班主任教学工作随笔
文/赵立红
这届学生又带了二年多了,虽说我与许多家长从未谋面,就是家访时见到的也更多是爷爷奶奶们,但我想我与家长的心却是相通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许是每个为人父、为人母的心愿,我想普天下的父母心愿也许都是如此。
作为老师的我们何尝不是一样的心情呢?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来说,希望学生成材的心情可能更迫切些。
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去管理好他(她)们,如何去因人施教,如何处理好说教与惩诫的关系,却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现在的小孩难教,更难管,小小年纪的他们内心却有其复杂的一面,同时心灵却有其脆弱的一面,再加上社会大环境对教育也有负面冲击的一面,在如何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作为老师的我们有时也很无奈、也很迷茫。
不过,我总认为,人心毕竟都是肉长的,人是富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只要用心、用情去教育、去感化去触及学生灵魂深处,我想迟早总会开花结果的。
所以更多的时候,在学生面前我更愿意扮演一位"慈母"的角色,或许是性格使然,或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婆婆妈妈成了习惯,这也许算是一种"职业病"吧。
漂亮的孩子人见人爱不奇怪,但同样爱"丑小娃"的才算是真正的爱。正如一位母亲绝不会因为自己亲生的孩子是长得美或丑而存在偏袒和二心一样,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同样我认为作为老师,无论听话与不听话的学生、无论成绩好与差的学生,都应该一视成仁,都应同等对待。
就连在生活中也应如此,有好吃的,总会习惯性的匀一点给这个成绩好的听话的,同样也匀点给那个顽皮淘气的,哪怕你上节课不听话顽皮刚惹我生了气,课余照样对你无二样。
一小块糖,一个苹果,乃至是饭碗的一块肉,半个鸡蛋……,总把他们当自己小孩待,当小朋友待。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更应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去关心他们、呵护她们。早上6:00,当家长可能还在睡梦中时,我们己陪伴在你孩子身边早读;晚上近11:00了,我们在招呼你的孩子就寝;每天替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冷暖、喜怒与哀乐,三年陪伴,一生牵挂。
但老师对学生的爱,绝不等于溺爱,不等于姑息迁就,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是必须的,适度诫勉也是必须的。
只有奖惩适当,才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才会有良好的舆论导向。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更多的时候老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老师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句暧心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努力做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或许是句口号,但踏踏实实去教好书、育好人却是每一位老师应承担的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