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大学》和《中庸》是五经之一《礼记》中的两篇,所以《大学》《中庸》不是两本书,而是两篇文章。
《大学》篇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著。
“大学”,在先秦时代读作“太学”,宋以后一般读作“大学”。“大学”,顾名思义大人之学,是论述大人修己治人的大道理。
《大学》的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
- “三纲领”
一、“明明德”
“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前一个“明”是动词,弘扬、彰显的意思,后一个“明”是形容词,光明的意思,“明德”是任何人都有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人类与生具有灵明的德性。
这里每个人本有的灵明的德性就是阳明先生说的“良知”,是每个人都本自具有的,但有时被物欲所蔽,所以要去物欲之蔽,让明德弘扬、彰显出来。
二、“亲民”
“亲民”,张居正解释:亲者新也,“新”是鼓舞作兴,使人弃旧图新,是在明白自身本性的明德之后,再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
阳明先生的“立言”,就是通过著书立说,用思想来教化人民,破人们的“心中之贼”,让人们本有的良知勃发出来。
三、“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止于事理的当然之极。这里的“善”不是善良,善是指万物之最合理、最合宜的状态,是一种顺乎自然、合乎天理的境界。比如:春耕秋收,夙兴夜寐就是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