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古装剧中,我们经常听到剧中的人物提到“上书房”与“南书房”,但是好像有的编剧自己都搞不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就闹出一些笑话。
今天我就来看一看,这“上书房”和“南书房”有何区别。“上书房”与“南书房”别看是一字之差,其实是有天壤之别的。
上书房这里的“上”,是上下的“上”,他是皇子读书的地方,而不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在清朝道光年间才改名叫“上书房”的。之前叫“尚书房”,在那里只有皇子们的师傅,没有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大臣。
尚书房的师傅们和皇子皇孙是——对应的,由翰林院长院学士选取品学兼优的翰林院官员,作为某位皇子或皇孙的师傅。不同的人分别教授不同的科目,皇子们一般六岁就要进入尚书房学习,除了师傅之外,还会有一些尚书房行走来辅助他们。
这些人只负责教书,不会参与政务。尚书房除了未成年的皇子们学习之外,成年的皇子、皇帝的兄弟也可以回到尚书房读书休息。甚至还有皇子因办差疏漏被剥夺职务,让他们回尚书房读书,作为惩罚。
康熙皇帝亲政之后,有意虚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于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法。
康熙年间设立的南书房,他的功能是作为皇帝顾问,咨询参与草拟诏令谕旨,他的地位可非同小可。在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之前,南书房行走的官员辅助皇帝来决策政事。
不过,南书房是一个临时性的核心决策机构,其实这南书房基本上也就只在康熙一朝发挥了政治功能。
南书房最初是康熙皇帝读书的地方,最初是在翰林官员中选取品学兼优的官员进入南书房,陪着康熙皇帝吟诗作赋、写字画画。
但是随后他逐渐开始充当了起草诏书的作用,南书房行走的官员会在康熙执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所以这些人都是天子近臣,会被很多臣子巴结,以至于即使官位不高,也是大红人呢。
南书房行走的官员品级并不确定,取决于他们之前的官职。理论上来说,翰林院的各级官员都有可能被选为南书房行走。
比如康熙十六年,张英、高士奇同时获得了南书房行走差事。这个时候,张英的官职是翰林院试讲学士,高士奇的官职是内阁中书。试讲学士是从四品,而内阁中书仅为从七品。
所以说南书房行走与官职大小无关,只看才华。
高士奇当时虽然只是从七品的小官,但是进入南书房后,立刻有大批臣子趋之若鹜地前往他的府邸巴结,进入南书房就意味着今后能够飞黄腾达。
还是以张英、高士奇为例,张英后来官至正一品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高士奇也官至二品礼部侍郎。他们都是入不了南书房的翰林们膜拜的对象。
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之后,南书房的机要功能被取代,南书房的大臣也逐渐被边缘化,成为一个荣誉职位。
但是制度是交叉发展的,他的地位仍然不可小觑,仍然是普通官员们梦寐以求的职位。
如果是大臣,有实际职务,兼在上书房行走或南书房行走,那就是妥妥当当的权臣。
当然,无论是上书房还是南书房,清代世人都视之为亲要之地,能入则以为荣,一生都有了保障。大家想想,这该是多大的荣耀呢?
屏幕前的朋友们有何看法呢?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记得点赞、关注、转发支持一下小编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