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海市蜃楼古文,海市蜃楼翻译及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18:15:10

初中海市蜃楼古文,海市蜃楼翻译及原文(1)

农历庚子年三月廿九,寻觅千年经典,共赏国学魅力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传说海上有一座仙山,这座仙山在那虚无缥缈的地方。然而,很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缥缈幻境;“山市”蜃楼可能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因出现在山上,所以称为“山市”。在这里,蒲松龄老先生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缥幻奇异的“山市”画卷……

《山市》出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卷六,是作者根据当时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幻灭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令人拍案叫绝。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海市蜃楼古文,海市蜃楼翻译及原文(2)

点击「关注」:阅经典,气自华

山市

蒲松龄

奂(huàn)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sǒng)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xiàn)宫殿数(shù)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睨(pì 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yǐ)。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fāng)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① 邑八景:一作“邑景”。据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淄川县志》载,淄(zī)川有八景:郑公书院、季子石桥、万山石桥、丰水牧唱、梵刹浮图、文庙古桧(guì )、般阳晓钟、昆仑山色;亦有八异闻:峡冰印月、山鸣验雨、山市奇观、古冢异闻、出泉兆兵、获龟名城、黌(hóng)山蚕谷、雷击逆居。其中“山市奇观”可遇而不可求,不入“八景”而入“异闻”。

② 孙公子禹年:即孙琰龄,字禹年。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有名的八景之一,可往往几年都见不到一次。有位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同几位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座孤塔高高耸起,直插青天。在座的人都很惊疑,心想,附近并没有这么个禅院啊。一会儿,又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色的琉璃瓦,飞翘的殿檐,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了山市。又一会儿,又变幻成一座又高又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城中景物有的似高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牌坊,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mǎng)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fēi)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shǔ),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cái)如星点。又其上,则黯(àn)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xiè),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shè);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① 裁:通“才”,仅仅。

② 鬼市:鬼怪群聚之处。


忽然,大风刮起,尘土飞扬,城市依稀可见。接着风定天清,刚才看到的一切全没有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每层楼有五个窗户大开着,闪着五点亮光,那是透过窗口看到的蓝天。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才如星星一般大小。又往上数,则虚无飘渺看不清楚,没法计算层次了。楼上的人住来奔忙,有倚窗的,有站立的,各不一样。过了一会,楼房慢慢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楼一样了,又渐渐地像座高房子,猛然间又只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又听说有起早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店铺集市人来人往,和人世间没有两样,所以又叫“鬼市”。

文章以优美的文字,把一座天外“空降”的奇异城郭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浮现到幻灭,引起人们的无尽遐想。

文章整个过程包含着对美的发现,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这仅仅只是转述别人的见闻,倘若是蒲松龄亲眼所见,那肯定会描写得更加精彩。


收藏点赞齐添,评论转发一致。

点击「关注」,雅俗共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