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基地观后感200字,爱国主义心得体会200字左右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22:28:37

爱国主义基地观后感200字,爱国主义心得体会200字左右(1)

二月的楚雄鹿城,城里城外春意盎然,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到处一片繁荣景象。

鹿城的西面,是树木繁茂、郁郁葱葱的西山,也称峨碌山,已被建成免费开放的大公园,是广大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楚雄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坐落在那里。

寒假里的一天下午,做完作业,妈妈带我去参观。

我们从西山南麓的灵秀湖畔登山进入公园,沿着林间的游道蜿蜒而上,再一路向北通过兴隆寺背后的防火道路,很快就到了西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西山电视塔东南侧的山岗平台上,一座高高的纪念碑矗立在绿树丛中,远远就能看到碑上镌刻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几个鎏金大字。走近细看,原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楚雄军分区和驻楚部队于198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楚雄50周年而修建的纪念碑。纪念碑的左下侧,有刻在大理石上的碑文,简要记载着1934年红军长征过云南和1936年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楚雄的情况。

继续往北走,从一条台阶小路下去,就到了基地的核心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L”形的休息檐廊,廊檐前的广场上,在几棵苍劲挺拔的橡树旁,矗立着另一座红砂岩装饰的碑体,是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建立的“楚雄市革命老区纪念碑”和“边纵八支队英雄纪念碑”,碑的东面镌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广场的西面,是一道长长的红砂岩浮雕墙,墙上栩栩如生地雕刻着人们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党领导武装起义、军民鱼水情、联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主与和平、人民政府成立、人民解放和征粮剿匪等现代历史英模群像。看着墙上的一幅幅英模群雕,我浮想联翩,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如晦又激情燃烧的岁月......

继续往前走,广场不远处二层的平台上,有一组人物雕塑:干部模样的1人、女性1人,军人1人,民兵1人,少数民族群众1人,其中人手指着远处;他们目光炯炯,正视前方,仿佛正在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的未来。

妈妈告诉我,那干部模样的年轻人雕像是陈海,是楚雄刚刚解放时楚雄县的县长;那年轻的女性雕像是王金英,是当时楚雄县委宣传部部长、哨区工委*、哨区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5月12日,他们在哨区征粮时被丁锡功唐立城宋国兴等为首的土匪捆绑到三街义地岭岗*害,当时陈海27岁,王金英才19岁。我真为他们感到深深的惋惜。

在陈海、王金英群雕下,广场一层的西面是长约50米、高约4米的红砂岩“英烈墙”。墙上镌刻着“楚雄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先驱者”(6人)、“红军长征过牺牲烈士”(22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楚雄市籍将士”(276人)、“解放战争中牺牲烈士”(14人)、“建国初期征粮剿匪烈士”(82人)、“抗美援朝烈士”(59人)、“建国以来因公牺牲烈士”(55人)、“建国以来水利工程牺牲民工”(19人)和“对越自卫反击战革命烈士”(8人)共482名英模的姓名、牺牲时年龄等。这些英模牺牲时,大多是二十二、三岁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父母和亲人,为了建设新中国,早早地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难以想象,知道他们牺牲后,他们的亲人是多么的悲伤难过!

带着比较沉重的心情,我们走上了回家的路。

回望西山顶上,是高高的电视塔,它俯视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美丽楚雄鹿城,同时不停地通过广播、电视,把新中国新楚雄的新发展,用声音、画面不断传播到遥远的地方。我想,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了建设新中国而英年早逝的英模们如果有知,也一定无比欣慰吧。

——与孩子共成长·2024年2月18日·于楚雄鹿城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