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我分析1000字,心理课的自我分析10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4 07:47:58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每当和财富差距悬殊的人交谈时候,我内心便不自觉地忐忑不安,语言表达会变得附和,自己的注意力似乎都围绕对方的一举一动。我内心很煎熬、很难受,我不想成为阿谀奉承的人。但那些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要成为怎样的呢。

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的次数增加。再次遇到类似情景,心理和生理上由于条件反射作用于大脑形成了新的神经元联结,行为上可以习惯性地变现得相对得体。但,内心的那种不平衡依然未能达到平复。

我想过,我是自卑造成这种情景下的内心不安。于是我回溯我的成长经历。出生于一个小山丘一路走到今天,喜怒哀乐,失去的得到的,还在追寻的。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自卑,我也看到很多勇敢的时刻。例如有一次看到两个大个子在打架,我冲上前制止。

是我天生某种气质如此?或者是我的多项特质的稳定表达?无论如何作解释,我想的是改变,与他人沟通可是一件愉快的事啊!

曾经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就是内心通过贬低对方,达到一个心理平等的位置。尝试几次确实效果明显啊!但是自己反思了一下,需要大费周章地达到这样的心理状态显示不是自然的,并且这种看别人短处的思维让自己内心也挺不愉快的。有种小人之心。接着我又找到了新的方法,每天夸赞自己20句话,例如彭飞是个自信的人、彭飞是个自信的人。自己都觉得是在打鸡血,这种自我激励的能力并不能使我持续下去。浅尝辄止后,似乎只能靠往后经历得多之后,一切才会如我所愿地好起来。

心理学的认知流派有个理论特别有趣,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个理论是乔治·凯利提出的“个人建构论”

依照这个理论推导,原因我在建构上出来偏差(在理解上我还觉得有点像是分类)。我把“人”的建构分为“有钱人”和“没钱人”。这么一看,似乎自己有点势利眼的感觉了(虽然自己一直不觉得)。但这样的构建或者说分类,其实不是我真心想要的,但一直以来却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形成了这样的分类。我想这正是我困扰多年问题的答案吧!

于是我从新对“人”和“钱”做了分类。“人”的建构是“我喜欢的人”和“未被我喜欢的人”。“钱”的建构是“挣钱速度快的钱”和“挣钱速度慢的钱”

如此一来释然了,我仿佛身轻如燕,如我名字要飞起来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