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为功高震主的人,那么他们的下场往往极为可悲。由于无法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使得很多人才都折戟沉沙。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就有了答案,“汉初三杰”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汉初三杰”的人生。
在汉朝建立的时候,刘邦问群臣自己能够夺取天下的原因。他自己的答案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对萧何的评价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对韩信的评价: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刘邦表面上是对这三个人的赞赏,实际上他内心对这三人忌惮有加。他当众表明自己的才干不如这些人,可见这些人功高震主到了何等地步。在战争年代,正是用人之际,刘邦对这些人尚可容忍,等到和平年代,这些人就成了刘邦心中的隐患。
在这三个人中,韩信是首当其冲的一个。他一心想要光宗耀祖,由于刘邦的赏识重用,他终于在平定天下后被封为楚王。可是韩信这个楚王没有当多长时间,就被刘邦找理由抓了起来,带回长安后刘邦废了韩信的王位,把他改封为淮阴侯。
韩信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功高盖主,反而认为刘邦亏待了自己。他成天怨气冲天,不去上朝,还挖苦讽刺为了吕后拉拢他的樊哙。结果在刘邦出征的时候,吕后以韩信想要造反作乱的理由,把他骗进宫中*掉了。
萧何与刘邦是老相识,在刘邦起兵之后,萧何就兢兢业业为刘邦服务。刘邦在前线与敌人作战时,萧何坐镇后方治国理政,使得刘邦足食足兵。虽然刘邦屡战屡败,可是有萧何的支援,项羽始终无法战胜刘邦。
即便如此,刘邦依然对萧何怀有戒心。在战争期间,刘邦多次派人去慰问萧何。萧何不知道刘邦的用意,他的手下提醒他,说这是刘邦猜疑你了,你应该把家族中能够打仗的子弟全部派往前线,消除刘邦的疑心。萧何听从了部下的建议,结果刘邦大悦。
天下平定后,萧何担任相国一职。在他的治理下,汉朝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逐渐繁荣。在*害韩信时,萧何还亲自参与,得到了刘邦的封赏。但是在面对这一次封赏时,谋士召平劝谏萧何,让他推辞封赏,拿出家财资助军队,使他再次摆脱了刘邦的怀疑。
等到刘邦亲自率军平定英布的时候,又派人询问萧何的所作所为。萧何也尽忠职守,像上一次那样把家财都拿出来资助军队。此时他的部下劝谏他,让他采取“自污”的手段,也就是败坏自己的名声来自保。于是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惹得民怨沸腾,这才让刘邦再次龙颜大悦。
在刘邦回军的时候,很多百姓拦路状告萧何。刘邦见了此情此景,十分高兴,故意让萧何去处理这些事情。谁知道萧何没有汲取教训,向刘邦请求用皇家园林的空地安置贫民。这引起刘邦大怒,把萧何抓进监狱,直到大家为萧何求情,才释放了萧何。最终,萧何在磕磕绊绊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