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杰中结局最好的就是张良。张良在刘邦口中的“汉初三杰”中排名第一,按理说他是刘邦最忌惮的人。可是在天下平定后,刘邦并没有对张良做过什么为难的事情。这是因为张良早就看破世事,在功成名就之后就立意退隐了。
张良除了为刘邦出谋划策之外,平日里闭门不出,根本不和外界接触。他丝毫不为自己谋取利益,甚至辟谷不食,差点提前离世。在刘邦改立太子的斗争中,张良暗中为吕后出谋划策,保住了吕后儿子的太子之位。这使得刘邦去世后,吕后亲自去张良府上请求,让他辅佐汉惠帝执政,最终张良平安度过了余生。
二、造成“汉初三杰”结局不同的原因。“汉初三杰”都是功高震主之人,但是他们的结局却不一样。韩信死于非命,萧何身陷囹圄,唯有张良平安一生。这是因为他们对功高震主这件事的认知不同,采取的对策不同,才带来了不同的结局。
韩信的脑子里依然是战国时期的思想,他幻想着汉朝依然会分封天下,自己也可以裂地为王,成为独霸一方的诸侯。殊不知刘邦设计的汉朝是延续秦朝制度的汉朝,他要的是统一的家天下程度汉朝。
因此,韩信的所作所为完全与刘邦的思想冲突,成为他心中最大的隐患。再加上韩信与刘邦的私交关系,在三人中是最浅的。当韩信面临生死关头时,刘邦选择了视而不见。就这样,明知道韩信的死是冤枉的,刘邦还是“且喜且怜之”的接受了结果。
萧何与刘邦的关系最深,他们在沛县时就是好朋友,在刘邦打天下时也是刘邦最得力的助手。但是由于萧何清正廉洁,治国理政业绩突出,深得民心,让刘邦感到了威胁。于是刘邦才会采取各种手段敲打萧何,让他乖乖就范。
萧何并非不明白刘邦的心思,但是他并没有站在刘邦的角度思考问题。他自以为天下是刘邦的天下,自己治理好天下,就是忠于刘邦的表现。可是他没有明白,自己在刘邦眼里只是一个为自己打工的,忠于职守是他的本分,那些赞誉原本该归功于刘邦的知人善任,而非他个人应该所有。
至于说张良,他与刘邦是莫逆之交,私人关系介乎于韩信和萧何之间。由于他谋略能力极强,是刘邦不可替代的谋士,反而在刘邦心目中最为重要。张良深知自己的处境,因此他在任何时刻都以刘邦为中心,从来不为自己谋求私利。
我们只见过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反观张良时,则是他反对分封六国后人为王。张良不做沽名钓誉之事,反而做得罪人的事情毫无顾忌。这让刘邦感受到了他的忠心,同时也放下了对他的戒心。
在汉朝建立后,张良为了避嫌就主动隐居,退出了政治舞台。他不问世事,成天以修道为事。他的这种与世无争的态度,再加上在战争期间的表现,不但让刘邦不再疑忌他,并且还对他十分尊重。
造成“汉初三杰”的结局不一的原因,除了除了个人的态度,刘邦的戒心外,也有他们对未来选择的因素。当时汉朝已经建立,刘邦伤病缠身,吕后逐步掌控了汉朝实权。为了阻止刘邦更换太子,吕后四处拉拢人才,巩固自己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