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在中国历史上,“正月一日”有许多称谓,如元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春、上日、元朔等;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夏历正月初一恰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释义: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2、《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赏析: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3、《元旦》
——宋• 何汝樵
腊尽寒犹厉,春来雪未乾,流年怜易失。
为客敢求安。
故里屠苏酒,新年柏叶盘,嗟哉老兄弟,谁与共清欢。
释义:腊月快要过去天气依旧寒冷,春天已经到了雪还没有融化。这一年身在异乡漂泊有得有失,不敢祈求什么。想起家乡的屠苏酒、柏叶盘,不禁心生感慨。不知道家乡的兄弟朋友们,现在和谁在一起开心的庆祝新年。
4、《已酉新正》
——元•叶顒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释义:新春佳节,天地间风霜尽去,春意盎然。 日历上又添了一岁,新春代替了旧气象。 春天来临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只是冬天不凋的松竹有了一些老态。 新年因为高兴饮了太多的屠苏酒,欢笑的声音响彻了云霄。
5、《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释义: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6、《迎春》
——清•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7、《元旦》
——宋•艾性夫
不管髼鬆雪满颠,笔床茶灶度年年。
穷愁博得长清健,多折梅花供老天。
8、《元日》
——唐•司空图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译义:如今年岁渐长,自己怀有满腔抱负却都未实现,空剩自怜。为了迎接新年一直忙碌不停,太阳落山后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9、《元旦》
——唐•成文翰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赏析:夜晚归来与大家举杯同祝又已增岁添寿,不经意却看到镜中的自己已两鬓斑白。正对着镜中自己偷偷笑了起来,看来这屠苏美酒怕是无法率先品尝了。
10、《己酉元旦》
——宋•陆游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斟。
巷柳摇风早,街泥溅马深。
行宫放朝贺,共识慕尧心。
释义:一夜的雨融化了屋外残余的雪,清晨的太阳驱除了连续的阴霾天气。轻轻对着笔呵着热气来写对联,喝一口椒浸制的酒发现新写的花已经倾斜了。
11、《岁旦》
——宋•宋伯仁
居閒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
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