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的故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7 20:10:20

电视文学剧本《槐乡魂》故事梗概

片名:《槐乡魂》

编剧:林 凡 孙正和

故事题材:现实主义

总集数:45集

完成状态:全部完成

时长:每集约50分钟

版权归属:林 凡 孙正和

说明:本剧为历史年代剧,时间跨度约五十年。

一、剧情简介

本剧讲述了自清朝末年到抗战胜利近半个世纪内,在中国内地某乡镇(以山东诸城相州镇为原型)所发生的宗族争斗(贫民由苦难、觉醒、抗争到发起暴动革命)及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悲喜故事,让读者和观众重温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真实状况。

以发生在槐树原曹庄的故事为主线,发生在县城和其他地区的故事为副线,将人性的善恶美丑集中在特定的情节下展示和曝光,进行弘扬和鞭挞。紧扣历史事件,以曹庄两个对抗势力西场里主家曹仕德与东房上主家曹仕仁双方在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下的爱恨情仇及命运变换,述写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至日本侵华抗战爆发,以家族利益支撑的家庭矛盾上升为国家存亡的民族矛盾,对立双方终于摒弃前仇,成就了昔日仇家携手抗日并一同战死的悲壮激扬故事。

二、本剧主题:

祭奠和弘扬“仁善博爱、坚忍自信、勇敢图强”的中华精魂。剧情由同胞兄弟之争隐喻国、共之争,并暗喻国共必将合好、祖国必将统一的光明前景。

三、故事看点:

1、这是一部较为全面而真实反映中国近、现代史上城乡普通百姓苦难生活的作品。  

2、绝非雷人剧和搞笑剧,而是以悲情激扬为主调,以描述中华先人的仁德和中华精魂为主题,较为全面讲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百姓之苦难经历的历史正剧,对各级别、各年龄段的中国人都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3、全剧始终以弘扬“仁善博爱、坚忍自信、勇敢图强”的中华精魂为主旨,以一个“魂”字贯穿全剧。用充满民间特色的语言,以群体受众所乐于接受的叙述方式,以白话与半文言有机结合,诗、歌、曲、赋的综合运用,使这个故事精彩而不失真实,雅致而不失平朴,悲伤而不失信念,古老而不失新鲜。

4、情节丰富新颖而起伏跌宕,既显意外又自然转化,可使观众的情绪紧随剧情前行。剧情转换自然而流畅,既能让观众由悲生喜,又可使大家感觉真实可信,视觉和感觉都很舒畅。使观众能够自我判断是非善恶美丑,自身受到启发和鞭策。 

5、内容丰富,既包含各业,又涵盖诸流:a、人物设置包括:难民、贫民、短工、财主、商人;艺、妓、官、兵、盗、匪;学生、医生、国军、共军、日伪军等。b、行业设置包括:农耕、手工、商业、医药、餐饮、娱乐、官府和军队等。c、文化知识设置包括:旧文化、新文化、乡村文化、城市文化、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知识和礼仪等。d、城乡生活气息浓厚,涉及普通人群体生活百态且故事情节新颖:小姨子嫁姐夫,大小姐嫁长工;丫环被收为义女嫁入豪门官家;匪首被招抚担任县府护卫,叫花子被县官收做书童;刁民戏弄乡官,被休少奶奶变成军官夫人又抗日英雄;封建伦理所不可饶恕的公媳乱伦世象;东北军逃兵与当地群众联合抗日;日军在此地设立慰(安)劳所;三军联合抗日等。

6、紧扣历史事件和时代脉搏。包括: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光复会起义,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及中华革命军,民国政府,军阀政府,国民政府,饥民造反,农民暴动,国共合作,大革命失败,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全面抗战等。  

7、以朴素自然,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普通话)为主,穿插借用清末民初的半文言文和诗词戏曲等,综合运用多种方言俗语和民间传说,既符合普通百姓的不同的文化修养、自身性格和语言习惯,又突出文化人的语言层次,以达雅俗共赏的标准。  

8、剧本行文逻辑准确鲜明,语言通俗流畅,意境磅礴大气,时间跨度大,脉络清晰,人物塑构性格丰满而鲜明。  

9、作品把普通百姓的善恶、美丑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一一展示与曝光,弘扬了看不见的道德力量,在剧中人物的心中给予抚慰和温暖,把人们追求美与和谐的期冀和需求揭示得深刻而明晰。信息含量大且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会现实意义。

10、作品描写的虽然是一个地方一群百姓的故事,反映烘托的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沧桑。寓意比较深刻,具有浓郁的人文性、生动的艺术性和厚重的历史感,是了解中国城乡历史社会变迁的一个窗口和平台。

千秋家国梦,一品《槐乡魂》。体验槐乡人爱恨情仇的家国情怀,阅览槐乡人历史社会变迁的壮美画卷!


槐乡的孩子的故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1)


槐乡的孩子的故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