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可称中国古代最受赞誉崇拜,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演义》还将他描绘成一个能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智慧之神。
他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其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人生与品格,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辅弼大臣形象,成为中国人理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英雄人物。
历史上,诸葛亮的名气的确够大,而且奇计妙招为后人所称赞。比如我们熟悉的“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连环计”、“激将法”等妙招。所以说诸葛亮堪称东汉乃至三国的军事家和谋略家。有着出彩的计谋或过人的胆略。
“空城计”则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次精彩的正面交锋,是两个顶级谋士的斗智斗勇。
什么是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空城计就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司马懿领着十五万士兵前去围剿城池,却正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最终无功而返。此事过后,人们都感慨诸葛亮运筹帷幄,不愧是顶级军师。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此战有些蹊跷。司马懿如此了解诸葛亮,也许猜到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只是因为其他原因,装糊涂卖傻罢了。
当时空城计实际上是诸葛亮的一次失误,因为他没有断定司马懿会派大军攻这个小城,就把精锐派去送粮。只留了一些老弱病残的。但当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大兵*过来了,他这次感觉到问题严重性。在危难之时,诸葛亮妙计一生,让守将打开城门,自个儿领着两个书童,大摇大摆上了城楼,悠哉地弹起琴来。
看到从容不迫的诸葛亮,司马懿等人都犹疑不定。他们猜不到诸葛亮葫芦里卖什么药,也不知道城内有什么在等待他们。
一般人认为,司马懿并未听懂诸葛亮的“琴语”,他只是被诸葛亮的“故作镇定”而吓怕了,他害怕诸葛亮城内真藏着伏兵,而且他熟知诸葛亮为人谨慎,向来不曾弄险,如果派人*进去,定是有去无回。
后来,他果然对两个跃跃欲试的儿子说:诸葛亮肯定是有埋伏的,咱们撤兵!于是,在两个目瞪口呆的儿子面前,他就这样放弃了活捉诸葛亮的机会。
而实际上,他果真没有看穿诸葛亮的计谋吗?他果真没有听懂诸葛亮的“琴语”吗?
司马懿这么一个人精,心知15万大兵下去,必定能取得大胜利。他心如明镜,可他不愿意这么做。之所以如此,我们从他死前留下的17字遗言可以得出真相:“吾事魏历年,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惊骇”。
诸葛亮通过他的“琴语”,给司马懿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忠告,司马懿先是因为谨慎而停下脚步认真听琴,接着悟到了诸葛亮的“忠告”而心有释然,于是便佯装中计,领着儿子们撤兵了。
其实,在司马懿看来,他最应该忌惮的对手不是诸葛亮,而是魏国皇帝的猜忌。无论是曹操、曹丕,还是刚刚继位的曹睿,他们都一心一意地防范司马懿。对曹家来说,司马懿的价值无非是为了消灭蜀国。
正因如此,司马懿故意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看似兵败,实际上棋高一着。而诸葛亮必然也料到了司马懿的顾忌,所以也弹出了飞鸟尽良弓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