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意思是,要想成功,时机,地理优势,团队齐心协力,三者缺一不可,哪怕缺少其中一个,就算暂时成功了,也会有问题。其实,时机的内涵包含了地利与人和。
做任何事,都得事先查看时机,然后伺机而动,否则,草率妄动就会失败。
自古以来,人们的学习、从业无不如此。可是,真正能懂得并做到的人不多,所以成功者不多。
一、等待时机
北宋宰相吕蒙正说:“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
意思是,就算西楚霸王项羽有盖世武功,卓越胆识,结果却失败了,自*于乌江边。虽然汉王刘邦相比之下能力很弱,却能赢在最后,建立西汉王朝。
项羽失败自*后,令无数后世人为之锥心遗憾,多好的王者之才!有胆有识,重情重义,爱护士兵,为什么不吸取教训,重振旗鼓,重头再来呢?
相反,刘邦又痞又无赖,一路失败,逃跑,求和,看起来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谁能想到最后竟然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项羽。
究其原因,项羽最终就败在缺乏“人和”,没有紧密团结的智库团队。没有人和,也就破坏了天时,成事的最好时机难以达成。
正如吕蒙正所说:“天不得时,日月无光; 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意思是时机不成熟,日月也无法发光,草木不得生长。成功必须具备时机。
但是,它并不是意味着,时机不到,日月、草木就一成不变地等着,时间一到,日月就能突然发光,草木突然生长。
相反,时机的变动包含着地利与人和的变动,在天时流转的每时每刻,日月与草木都在蓄势。他们都在争分夺秒地改变自己,吸收能量,才能在时机到来时,实现发光、生长。所谓天助自助者。
刘邦的成功就是如此,他起步虽然弱小,但因为他没有无所事事地坐等时机到来,而是不断总结反思过错,改变自己,吸收高能人才,使用高能建议,一步一步成长成熟,等待称帝时机,终于在天下归心之时,他成功了。
相比学渣出身的刘邦,学霸出身的项羽,正好相反,不懂得反思自己,过于自信,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有能耐,不听良言,不吸收高能,反而一点一点耗能,最终耗尽自己。
创业如此,学习也一样。有的人起步不一定有天份,但是能不断反思总结,听取学霸经验,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改变思维,该换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高效率学习方法,实现逆袭。
为什么有的人成绩不稳,有时候是满分,有时候才刚刚及格呢?
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如果没有借天时蓄势聚能,就算你有地利和人和,偶尔的高分也只会增加你的侥幸心理,延续错误的思维和学习方法,认为没必要广泛研究众多高人的高能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仅凭自己的有限能量,最终必然解决不了问题,通过不了考核。
二、如何借天时蓄势聚能
《周易·乾卦》里的“潜龙勿用”,就是指在时机不成熟或者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候,必须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
对学生而言,这时要多多查阅各路高人的高能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记录,对比,总结,运用。
然后才有“见龙在田”的机会,也就是经历了潜藏、改变、积蓄、提升,才能抓住时机,崭露头角,再次获得好成绩。
即使如此,也要“终日乾乾”,即要有谦虚心,因为时移世易,事情时刻在变化,不能固守旧经验,而要提高警惕,留心新特点,做好新措施。
这样才能“或跃在渊”,再次抓住机会,将你的学业推向全面开花。
进一步实现“飞龙在天”,很快会出现学业的最佳状态。
如果能做到“亢龙有悔”,保持谦虚,反思,自我检查,继续搜索高人的高能思想、方法,为人低调,就能保证成绩一直优异。
最终达成“元亨利贞”,大吉大利。
学习就是一个聚能过程,仅凭自己的能量结果必然只是一个小蝼蚁。只有广聚高能才能出类拔萃。
高能就是世界各地的学霸或成功人士总结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
三、写在最后
学校的重点是传授知识,尽管大部分学生忙得废寝忘食,却根本无暇研究如何学习,如何蓄势聚能,总结出什么是最佳聚能方式,因此大部分学生累的不行,但并没有多大收获。
尤其今天的学生都不缺地利与人和,只需要懂得并利用好天时。
对知识点,不盲目听说读写,也不盲目题海战术,而是听完知识,初步练习后,寻找规律,总结思路。
对整体科目,从优秀同学、老师、相关书籍那儿搜索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
做到这一点,就是不误天时,当选拔人才的时机(考试)到来时,你必然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