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说白了就是向西方列强学习技术,并引进西方的机械设备,无论是学习还是进口都需要花钱,那么清政府办洋务的这些钱到底是从哪儿来?其中一部分是清军的军饷,还有一部分是地方关税以及海关税收。
按理而言大清朝地大物博、财大气粗,能够用于洋务运动的资金应该是非常充裕,然而这笔巨款真正能够用在刀刃上的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因为清王朝官僚体系的腐败与低效,为了减少推行洋务运动的阻力,洋务派不得不设立一大批尸位素餐的挂名机构,来让官僚体系能够从中敛财获利,由此导致能够用于洋务运动的经费在实际上少之又少。
除了腐败的官僚集团以外,以慈禧为首、包括八旗在内的庞大的清王朝特权集团,他们的骄奢淫逸也是导致清王朝对洋务运动的实际投入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的战场上,大量使用以次充好的烟花一般的“空包弹”,以至于打进吉野号弹仓的炮弹最终未能爆炸的主因,就在于慈禧为庆贺其七十大寿而对海军军费的直接挪用。
在普遍的腐败之外,清王朝的专制体制导致其统治下的官员,大多只知对上奉承对下掠夺,一遇大事则相互推脱,而不愿承担责任,由此导致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在洋务运动之中,清政府也同样将这套腐朽的官僚体系,应用到了对洋务企业的管理之上,导致在洋务企业下从事生产的工人,长期受到极度的剥削和压榨,因此生产效率不高,远不能望见采取资本主义管理模式的西方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项背。
技术知识的缺乏在洋务运动以前,中国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也根本没有发展出近现代自然科学的经济动力,由此导致曾创造四大发明的中国,在近代科技水平极为低下,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技术时往往处于一种极度懵懂无知的状态。
譬如大家熟知的汉阳铁厂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湖广总督张之洞原本以为办铁厂只需要花钱就能搞定一切,英国人劝他要先化验铁砂才能确定用什么炼铁炉,但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张之洞对此却不以为然,说中国地大物博,何处无煤铁佳矿。
结果买来的三座炼钢炉中却有两座是酸性转炉,根本不适用于汉阳铁厂,使用含磷量较大的大冶铁矿更是导致生产出来的钢轨质量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