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专栏】
走进经典之《梦游天姥吟留别》
原创作者|刘静(江苏省徐州市郑集高级中学)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传颂千古的名篇之一。这首诗既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还是率直的抒情诗。总之,这首诗很“李白”。
以记梦诗论,梦中景象,着意奇特,意境雄伟,瑰丽斑斓,变化莫测,又虚无缥缈。展示出属于李白独有的卓然才气,旷古奇思。
以游仙诗论,天家洞府,我们平常人哪里有门径可寻?李白以“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的蕙质,恣意幻化梦境,带领我们进入天姥山。寻仙访道,从尘世登青云梯,以见金银台的辉煌绚烂,云之君的飘散风姿。
以抒情诗论,醒来之后,顿失烟霞的失落,旋即又开解自我,要活在当下,强调开心颜的重要。李白的率直自我,潇洒旷达,蔑视权贵,尊重本心,珍惜生命,这是很李白的人生呐喊!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经典,它是中华盛唐文化浓缩的精华,是优美诗词巅峰期汉语言的典范。我们诵读经典,既能培养我们的审美生活能力,也能打开心智,开发智慧,树立品格标尺!更高一层,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所以,要诵读,学习经典。
学习这首诗,基本思路如下:
一、进入文本,研读,对游历山景和幻入仙境的部分,要展开想象,品鉴内容、体会语言和艺术表现方法。
二、感受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对诗歌主题有多元化解读。
具体过程如下:
方法:按小组分给同学,每个小组四句。分别从:实词,内容,手法,情感,四个方面来解读自己负责的句子。
学生结合注释,基本上都能理解大意。
所不足处,在于有点机械。教师的难点在于,用情感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加入生活情感体验去,融入,自我带入式的体会诗歌,语言,内容,情感。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梦游之前。
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解读:瀛洲仙山,烟涛微茫,难以访求。越地的天姥山,云霞或明或暗,传说山中有仙人天姥唱歌之声,或许可以前去访求。
李白壮游天下,喜爱游历名山大川,寄情山水。他曾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游仙的快乐,至少是对现实桎梏的超越。其中的飘散自然,忘却尘俗,天人合一,是与造物者合而为一的一种美好的高妙境界。现实中,游山访仙,只能是接近。梦中游仙,几乎就可以说是无限接近,几乎近似于实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游仙是主要的,只要是可以去游,现实存在的天姥山,倒是比传说中的瀛洲仙山,要实在得多。
李白的梦游寻仙,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真实”。梦是人白日所思所想的投射,是以人白日愿望为素材而编织起来的。可见,李白平日对游仙的渴望多么深切了。这既可以理解为,游仙作为愿望是对现实的不满,渴望超脱。也可以理解为,是对生活的热爱,渴望追求美好的神仙境界。两者同样炽烈!
原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教师补充,这几句极其夸张地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峻。只有李白的胸怀,能以“连天向天横”,“五岳掩赤城”,“四万百千丈”,“欲倒东南倾”这一系列,从虚处落笔,着意烘托出天地阔大,群山雄浑高峻,恣睢狂肆,气势非凡的气魄。体现出虚活易造声势,滞实反而不及。从而写出天姥山的与众不同!
这样的语言,气势上,纵横天下;音调上,铿锵有力!
艺术手法上,极其夸张,这也是基于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气魄之上的!
感情上,突出对天姥山的喜爱与向往!
现实中,以海拔论,天姥山比不上天台山,更无法与五岳相比,而李白却倾情如此,原因在于天姥山是道家的洞天福地。天姥山有李白崇拜的谢公的遗迹。因此,天姥山很特别,李白式的天姥山,就这么如在目前了。
我们喜欢什么,就觉得他很好,比之其他,还是这个更好。原因在于,我们喜欢的,有我们的情感因素在里面。要夸自己喜欢的,也是要极力去夸。这也和李白夸天姥山是一样的。
第二部分,梦游,是全诗主体。
记梦主体由 “ 我欲因之梦吴越”句开始,使笔如风,全力大写梦境。造出了盛唐独步,抑是千古绝唱的“诗仙”品格。营造了一个 奇幻之境。
感觉:
第一夜:
一夜飞度镜湖月,“飞” 的感觉,以“飞”的速度,这确是我们梦中的感觉!轻松飘逸,飞过澄澈清明绿水荡漾的镜湖,水天明月相辉映,自身也洒满了月光,只觉此身非我有,感觉是柔美飘洒轻快的。
视觉:
第二天白天:
海日,千岩万转,迷花,岩泉,深林
梦中登上青云梯,青云梯是直通云霄的山路。通往云霄,就是通往神仙居住的仙宫。所以,借梦,借天姥山,能达成平日心念的愿望。三分清醒,七分迷醉,心情是欣欣然的。
半壁见海日,可见此时据点之高峻,此时是一夜飞度之后的早晨了。日出海上,霞光万丈耀尘寰,五彩斑斓,境界阔大,震撼人心。不是通往仙境,一般人难以得见这样的奇景。想象,也是以现实为依托的。
一路上,千岩万转道路难行,路旁迷花万状,让人沉醉又疲惫。时光飞逝,又一天过去了,又到了傍晚。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里是人间枕席一夜梦,云霄仙境两日流。
保守估计,通往仙境,爬青云梯得三天。忽又从美景,转入一种深不可测,摄人心魂的恐怖境界了。山泉激流声,深林风声都让人战栗。山雨欲来,青云暗沉,水气迷濛!
突然又看到,电闪雷鸣,丘峦崩摧,惊惧又加深一下,恐惧到极点,无处可逃了。然而,绝处有天机,只见,洞天石门,在眼前打开了。
第二天晚上:(天界的白天)
青冥浩荡,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云中君
大约这道石门,就是人间与神仙洞府的相隔之门了。门内是人间的夜晚。门开后,是仙界的金银照耀的辉煌绚烂,大约也永无黑暗吧!
所见青天犹如深海,浩荡而深不可测,神秘而清澈。这是仙界的天,没有污染,广阔无边。再见有金光璀璨,日月照耀下的金银台,夺目绚烂,强光之强,日月同时照耀!这种神仙境界,给人的感觉就是,阔大,干净,光明璀璨。
我觉得,这是以人间世界为蓝本去想象的。人间多拥挤,天宫就多宽阔。人间多污浊。天宫就多澄澈。人间多暗黑,天宫就多强光璀璨。
接着,又见到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神仙是以霓为衣,这就是美的极致了。以风为马,这就是飘洒自由的极致了。以虎鼓瑟鸾回车,这就是权威与神力的极致了。仙之人兮列如麻,这就是包容欣赏平等,和美人际关系的极致了。
所见,真是惊心动魄,神奇美好,让人心向往之!
听觉:
渌水荡漾清猿啼
空中闻天鸡
熊咆龙吟殷岩泉
丘峦崩摧
訇然中开
这样的声音,在所处环境中,都是巨大而清晰,与人的精神心理密切相关的。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让人害怕,震撼,像一首乐曲,由弱到强,再到平静。
比如,登山时,是清猿啼。半路是,闻天鸡。洞口没开时,是熊咆龙吟殷岩泉。石门打开时,是丘峦崩摧,訇然中开!
人的情绪,也随声音而牵动。
到了仙境后,配合仙人出场,就是鼓瑟的美好音乐了。
李白的神奇高妙,浪漫,美好,无处不在。
颜色:
湖月照我影
渌水荡漾
半壁见海日
迷花倚石
云青青,水澹澹
青冥浩荡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
我们不记得梦中的颜色,而李白把梦中的颜色都写得清晰美丽。
颜色也是心情,颜色也是境界。
湖月与渌水,颜色柔美,配合飞得轻快,心情愉悦。
云青青,水澹澹,配合石门打开前的昏暗,人的压抑,恐惧。
海日迷花,颜色绚烂,应接不暇,配合惊喜,自己一路疲惫,而时间飞逝,天色已晚。
青冥浩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这是明艳,绚烂,美丽的五彩画卷。和人们心目中,仙境的色调是一致的。满足了,我们望天的时候,对天宫境界的幻想。感觉是轻快,美好,愉悦无比的!
李白对色彩和感觉的运用,牵动情感,可以说,非才华卓著,不能到这么细致的程度。
以上从感觉、视觉、听觉,颜色,四个方面来,品析了李白为我们造出的奇幻之境!这样的艺术品质,没有极高的艺术修养,是写不出来的,李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无论我们看到怎样的天地美景,声色视听,境界,情感,想象力。在李白诗作里,都能找到对应的句子。
第三部分,情感爆发,直抒胸臆。
最后一段,“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切的烟霞,总归是要失去的。所以不必失落,人要往前看,不要在悲伤里停留太久,这也是李白的自我开解,也可以理解为,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可能,过去把很多时间浪费在失望与痛苦中了,现在要想开,用开阔的心境来生活。
李白是积极地热爱生活,这积极是从过去的痛苦教训中生长出来的。他也很浪漫,认为,一时一地,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将来总也是有机会,再骑着白鹿去寻仙访道的。以后要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开心快乐地,寻仙访道的机会也还是有的。
开悟到了人生的宝贵,就更是痛悔以前,把大把的时间浪费了,没有去过云之君般的生活。他发出了最强的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决心,与之前让他不开心的摧眉折腰的生活彻底决裂!以后,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天要开开心心!这是一剂强心剂,响彻古今,激励了无数难受的人们。
精神的解放,对生命质量的追求,活出真正的自我。这是人性的回归,是对自由的向往,是盛唐之音。属于李白,也属于后世万代的人。
有人说,这首诗主题消极:李白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一心要求仙访道。这是个人主义,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历史上,成大事者无不具有百忍成钢的品格。我们普通人生活中也有不开心,但是顾全大局,大家也是能忍则忍。所以,躺平,
也有人说,主题积极。李白在总结自己人生经验后,决定以后要开心颜,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表现了他热爱生命,尊重自我,追求生命质量的抗争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不可有傲气,但生活痛苦时,一定得有傲骨。否则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李白,就是这样的精神标杆,也是我们精神的启发者。他让我们坚信:不摧眉折腰,要开心颜,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后说明,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与诸君共勉。热爱李白,汲取精神营养。诵读古诗,传承中华文化。读经典,诵经典,经典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