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马真实内幕,中国刺马案真实案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4 02:10:57

马新贻最大的特点是文官出身,未参与过军事,与湘军更毫无瓜葛,且素以做事精明干练著称,闽浙风土地缘与两江相近,所以让马新贻接替曾国藩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正史中没有记载慈禧要求其查证曾氏兄弟及湘军集团之劣迹、追查太平天国金银财宝下落的痕迹,但从当时的事实情况却也有蛛丝马迹可寻。

1868年六月,慈禧在养心殿召见即将上任的马新贻,谈话内容不可知,但马新贻出来后大汗淋漓,汗水浸湿朝服,满面惊恐。

之后马新贻没有按照新官上任的惯例拜见京城各达官显贵,而是匆匆离京,回乡祭祖,这样有违常理的举止,除有重大事务不会如此。

据说,马新贻祭祖启程前,将其两位兄长招到秘室,反复叮嘱:

“我此行吉凶难料,万一有不测,你们万万不得赴京告状,忍气吞声,方可自保。”

两兄惊恐万状,不敢向家人透露半分,看来马新贻自己也知道此去两江凶多吉少,要知道,两江地区被湘军视为私地,岂能轻易让步?

刺马真实内幕,中国刺马案真实案例(9)

而自己一介文官,没有自己的军队,孑然一身来到南京,如入龙潭虎穴,只是君命难违,只能冒险一搏。

实践证明,慈禧没有看错人,马新贻刚一到任就以雷霆之势裁撤数万湘军,但裁下的湘军官兵并未回湘,而是演变为地方黑恶势力,与官府勾结,无恶不作。

马新贻则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袁世凯的叔父)为营务处总管,一经发现这些散兵游勇*扰百姓,为非作歹,立即就地正法。

同时马新贻又训练新兵两千五百人,严厉打击滋事犯法者,故湘军旧部对马新贻恨之入骨。

对于两江发生的一切,远在直隶的曾国藩洞若观火,却未采取任何行动,而慈禧对马新贻的行动自然满意。

然而千算万算没想到,马新贻竟然在自己家门口被刺*身亡,就在朝廷愕然之时,江苏巡抚丁日昌已在马新贻被*的当天抵达天津,与曾国藩密谈一天,所谈事宜外人无从知晓。

刺马真实内幕,中国刺马案真实案例(10)

不久“刺马案”戏文在两江地区上演,当时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很快马新贻就被宣传成了荼毒百姓、贪财好色的小人形象。

满清中央政权与江南汉族地主集团的妥协

“刺马案”发生不久后,清廷发出上谕,命江宁将军魁玉、布政使梅启照及漕运总督张之万会同审讯。

经查明,刺客名叫张汶祥,原是太平军将士,后转投湘军,对刺马一案供认不讳,但行刺动机始终坚持仅是个人私仇,无任何幕后主使。

会审三人中,魁玉为满洲镶红旗人,其余二人也无湘军背景,慈禧的用意就是想查清此案,打击湘军汉族地主集团,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几天后,三人借口案情重大,拖拉时日,也不对刺客用刑,不久上奏:

“张汶祥矢口不移其供,只是因私对马心怀愤恨,为同伙报仇,为自己泄愤,无另有主使各情,尚属可信。”

建议以此拟定罪名结案。慈禧当然不相信三人的奏疏,只是她没想到曾国藩和湘军的势力竟如此之大。

虽然满洲贵族集团仍是大清帝国的统治者,但八旗、绿营已不堪用,维系帝国统治的军事力量掌握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江南汉族地主手中。

刺马真实内幕,中国刺马案真实案例(11)

通过这几番角逐,慈禧心知动不得曾国藩分毫,眼下两江地区人心惶惶,为了不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统治,慈禧只能退让,调曾国藩回南京坐镇。

但曾国藩却上奏以病体请求开缺养病,以试探慈禧,慈禧心知肚明,当即下发不予批准的谕令,曾国藩这才拖延近三个月前去接任。

临行前,曾国藩觐见慈禧,这也是两人最后一次谈话。

慈禧:马新贻这事岂不甚奇。

曾国藩:是很奇怪。

慈禧:马新贻办事很好。

曾国藩:马新贻办事和平精细。

简短的两句的对话却交代了慈禧对曾国藩等江南地方势力的妥协。

之后,慈禧命曾国藩审理此案,意图大事化小,同时加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为钦差大臣,携带刑部两名郎中(即满人郎中伊勒通阿、汉人郎中颜士璋)一同复审。

郑敦谨素有铁面无私之称,慈禧想以此掣肘,防止节外生枝。

复审中,张汶祥并不改口,曾国藩坐在一旁只听不言,蒙在鼓里的郑敦谨满腹疑惑,还私下问曾国藩有何看法,曾国藩淡淡地说:

“看来只好照魁、张原奏之法奏结此案。”

一同参审的江苏候补道、马新贻心腹孙衣言按捺不住,愤然质问郑敦谨:

“背后主谋倘若能逍遥法外,天下将无畏惧之心,有何事而不为?”

此言一出,顿时捅穿了最后一层窗户纸,原本还在窃窃私语的大小官员都不敢出声了,现场一片寂静。

郑敦谨这才恍然顿悟,明白此案不能再深究,一旦查出牵扯后台之人,不仅不能做出了解,甚至会让自己身陷囹圄。

刺马真实内幕,中国刺马案真实案例(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