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的不幸与幸福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虚拟人物的实际意义
汪旭升
他是不幸的。
盲孩子的不幸显而易见,童话一开头就写道:“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然而不见光明的盲孩子却是折断了翅膀的天使,怎么也无法飞翔。没有小伙伴,他只能静静听别人说笑嬉戏——这反而增加了内心的痛苦。他只能听一听鸟叫声、风声和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灵敏的嗅觉是他感知世界的主要通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倍感心酸。总之,在发觉影子之前,他没有童年,他在永恒的黑夜里,他是寂寞的、不幸的。
盲孩子的不幸还在于遭受风雨打击后的孤独:“盲孩子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旷野上。”萤火虫飞走了,灯灭了,影子也不见了,“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跌倒在水坑里”,他再次陷入困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但是让一个盲孩子独自承受这样的苦难,真让人觉得生活有时太残酷。
可不幸中的盲孩子从不放弃希望。在寂寞中他呼唤:“他常常自言自语:谁跟我玩儿呢?”叩门,就必开门,于是影子来了。借助童话神奇的力量,影响了盲孩子的生活,给予他快乐。在困境中他盼望:“他坐在风雨里想:只有等到风停了,雨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影子才会赶来吧?”寻找,就必须找到,于是不用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因着萤火虫的帮助,影子又来了,改变了盲孩子的生命,给予他幸福。
爱是什么?爱是心怀希望,爱是恒久忍耐。
他又是幸福的。
盲孩子的幸福不是一瞬间实现的,“爱”的清泉汩汩流淌,最终才汇成欢快的强音和幸福的海洋,盲孩子获得了光明,“影子”也获得了生命。
最初的幸福来自于影子的陪伴:“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他开始领略大自然的更多的美好,当然更重要的是从此有了手拉手的好朋友,不再那么寂寞孤独。他感动于影子带给他友情,带给他温暖,黑夜中有了一线光明的希冀,他很快乐。
萤火虫的帮助增强了爱的力量和幸福的感觉。一只萤火虫飞向盲孩子,在他手心里爬,痒酥酥的。强烈的愿望和长久的注视让盲孩子终于见到了萤火虫那一颗米粒儿大小的美丽光点,虽然他分辨不清那是幽蓝的光,还是翠绿的光,但是他永久的黑夜消失了!“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这种幸福感觉也许普通人很难切身体会,读一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许可以体会盲人这种对光明的强烈渴望。
最后,盲孩子和影子在世间所有的光照下,奇迹发生了,盲孩子看见了这美丽的世界:同时悬挂在天上的月亮和太阳,那盏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美丽明亮的灯,弯弯的彩虹,五颜六色的花朵,绿草叶上明亮的露珠……还有那衣着美丽、脸庞红润、头发油亮、眼睛乌黑地微笑着的“影子”。他们都到达了光明的彼岸,获得了新生。
爱是什么?爱是最伟大的力量,爱是永不止息。
作者金波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写作时说:“我对盲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我同情他们,爱他们,想给他们安慰,想激发更多的人关爱他们,并在关爱别人的过程,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虽然本文的情节是想象的,人物是虚拟的,然而其隐藏的感情却是真实的,有实际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