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四月刚冒头,过端午节的百线布心,五彩线,艾草,摆满了一街 !
看到这红火劲我就想起小时候,端午没有江南赛龙舟放纸鸢之说,我的家乡是黄土高原,只吃粽子,穿新背心,手脚拴五色丝线、佩香囊就乐得跳拐拐。
晚上粽子铺锅底,我和妹妹便格外热情帮父母拉风箱添柴火,为的是当晚能解馋,结果,妈总说再等等,瞌睡袭来于是倒在柴火堆里,妈妈抱我进被窝都不知道。
第二天,妈妈比太阳起得早,她忙着在自家门环上插艾草,拴五彩线,爸爸拿瓷饭罐到清河灌水。妈用朱砂雄黄酒在我俩的眉心画“王”,又用河水擦拭我俩的脸和身子,冰冰凉凉的河水使我们一个激灵爬起来,鞋子都穿不及就向厨房跑。“吃粽子,吃粽子!我要穿新背心。”妹妹仿佛录音机,照着这样说,竟不穿鞋也往厨房跑。
父亲转头,见我已经吃完一个,很吃惊,问:“吃的好快,今年粽子里边有没有芝麻香?”
“啥,芝麻香?”我瞪圆了着一双大花眼,舌尖还有意玩味砸了几圈,还真没什么芝麻香,于是肯定地说:“我没吃到,再吃一个!”
妈妈制止“少吃,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外公都要尝尝的,”接着撒谎,“我不爱吃甜的软的,你爸也有胃病,你们姐妹一人四个,还不够吗?吃多了不好消化,要拉稀肚疼........”
结果,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集体“不爱吃”,粽子都让了我,我果然经历了特别难受的拉稀肚疼........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成了奶奶姥姥“不爱吃”粽子的慈祥老者。街上早一个月就摆出了粽子,孩子们嚷着要吃,买了二十来个拿回家,并没有立刻开包,我想考考孩子们的端午节的认知。
“虎虎,我的大孙子,过来,给奶奶说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虎虎十一岁了,爱看书,想必他早就知道吃粽子的来源,于是不假思索:“ 为了纪念屈原呗。奶奶,我搞不懂,屈原受楚大王欺负选择委屈跳江,干嘛不*了他?”
“拿啥*?”“拿机枪突突!”他的小弟举着塑料玩具说。虎虎说:“就算那时候没机枪拿刀劈了他!”我为他俩的稚嫩哑然失笑。
外孙女比虎虎大两岁,要上六年级了,听到我问虎虎,接口说:“要是我,绝不跳江,好死不如赖活着。”“啊,小叛徒,你怎么节操?”“不!我绝不是小叛徒,我去充军学武,用狙击手的精明弓箭射死老暴君,*不了他,我决不死。”“哦,姥姥误会你了。原来你们俩都很血性!”
小一点的孙孙外孙,自己折腾起来,不爱吃尝一口呸呸呸,都唾到地板上,地下狼藉一片。爱吃的则争啊抢啊,幸好他们的爸妈下班回来,他们一边收拾残局一边参与讨论,得,我看了看参与讨论的出生者,基本代表五零八零零零后不同年代的人。
儿子说:“妈,买粽子了?其实端午节已受中国舌尖上味道影响端午节变美食节了,砸吧一下甜软香,管他楚王该死伍子胥不该死呢。”这话敲击我的内心,有几分认同,有几分痛感。
女儿插嘴:“疫情龙舟赛算是黄了,无论哪样红火,都是商业行为。过啥节,无非放一两天假。”
媳妇埋怨:“是啊,害我失去了两单业务。现在就吃粽子,到了端午看着就恶心,戴百线香囊辟邪,哪有邪,老掉牙的迷信,这陈规陋俗该结束了。”
孙子虎虎跳着脚说:“先别吵,给我戴香包,好玩!”外甥女说:“我才不要戴。又不是项链......脸上抹朱砂擦雄黄酒,气味好大,难闻。”
我很生气:“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怎到了你们这一代民俗变成陋俗?纪念忠烈就该结束?怕气味........商业行为;辟邪物好玩......年青一代已不知刚烈忠勇者用自尽表白自己的忠心,该死的洋节使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苍白。
儿孙辈过端午节,省去了包粽子、省去了做香囊、省去了插艾草……他们省去的难道只是一些繁琐的形式吗?我想,对屈原的敬仰会在这些省略中一点点地淡去、遗忘、丧失......找回中华民俗的溯源是时候了。
审阅:孙宝健
简评:作者通过透视自己家庭的端午过节习惯,产生了今人对端午传统习俗的不重视、不传承的担忧。
终审:严景新
作者:王晓云,笔名铁素 六月草。爱好写作、书法,属中国散文网会员,吕梁作协会员,柳林县作协会员。著有五百短文,两部长篇抗战小说。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