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有个叫李振华的浙江小伙,留学归来。
却只谋到了一个衙门里的小差事。
后来战争爆发,他随流民逃到台湾,在友人帮助下,成了一名基层公务员。
然而,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临退休了,他又被同事陷害,锒铛入狱。
1968年,56岁的李振华,在狱中度过了人生最凄惨的中秋节。
月光照亮长满霉菌的床铺,四窜的老鼠吵得人心里发慌。
念着父母兄弟,置身牢笼的他,忽然共情了词人苏东坡。
想当年,他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诉说的,不正是一种相同的无助?
彼时,词人与胞弟分别数年,也如他自己这般,深陷苦境而无可奈何。
也是在这个瞬间,李振华萌生了为苏东坡做传的念头。
狱中4年,他凭记忆勾勒出苏轼生平,出狱后8年,著完了《苏东坡新传》。
他以李一冰为笔名,靠着写书,平静地走出了绝境,走完了余生。
就像他说的:慢慢走,看似无路的尽头,也终有路。
人只要顺着岁月的河床奔流,终有一日,可东流到海。
就像这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的明月,自有一股韧性。
曾看过一条名为《活到今天,你是怎么做到的》的网络热帖。
数百层高楼里,有人说,我没什么本事,能做的就是按时上下班,到点领工资,还完房贷信用卡,再带妻儿吃顿大餐,就挺知足。
有人说,我很普通,没读名校,没进500强,但我会每天早起给孩子做可口的早饭,每个周末回家陪陪父母,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还有人说,我就是一天天过,认真吃饭睡觉,忙的时候就忙,闲的时候就做点喜欢的事,我很满意自己。
你看,普通人的日子,就是如此平实顺畅。
儿时的理想,也许永远无法实现,生活的变故,也许从来无法预料,但只要过好当下,时间终会带着我们向前。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走过严寒酷暑,不也迎来了当头明月?
我们不禁望月兴叹:又是一年月圆夜,真是天凉好个秋。
知乎上,有人问:每逢佳节,最令人兴奋的是哪一刻?
有人说,是放假后与父母吃的第一顿团圆饭;有人说,是登上回程火车的前一秒;也有人说,是在故乡偶遇儿时玩伴的那一瞬间……
最感动我的则是一位网友说:中秋节,最令人兴奋的,是心中想要回家的那一刻。
从那刻起,浅浅的期待,被时间慢慢酝酿成热烈的盼望。
你细数着日子,一遍遍翻看日历牌,思忖着休假后去哪玩,吃什么美食,见哪些朋友。
哪怕眼下,你正周旋于一地鸡毛,一想到即将到来的节日,内心也油然升起一股暖意。
而这一切,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上,时间给我们预备的一份份礼物。
只要心怀期待与惦念,再苦的日子也终有回甘。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为人风趣幽默又不失雅兴。
可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人,一辈子吃的苦却不在少数。
他生逢战乱,少年时颠沛流离,长大后也吃尽了谋生的苦,甚至一度去乡下劳改,住牛棚,受屈辱。
但日子再难,他都不失生活的兴致,下河摸鱼、上山摘枣,采野蘑菇,抓蝈蝈小虫。
等熬出了头,有人问他:您是怎么挺过来的?
他笑笑说,熬不下去时,我就盼着有一天,回到老家,吃遍美食。
尤其是中秋节,高邮的大麻鸭、咸鸭蛋,豆瓣酱,都是团圆饭的必备佳肴。
为了这顿饭,祖母会早早地做酱菜,糟鱼,烧肉,还嘱咐小孩,可别馋嘴偷吃,“等供完月亮,人才能吃”。
汪曾祺说,生活本身是很有趣的,我们都要快活地活。
岁月,也是很美好的。盼望着,盼望着,我们就这样走过了春华秋实。
此刻的你,如果已在亲人身边,那就备足酒菜,对饮达旦,尽享热闹。
如果孤身一人,也不妨下厨给自己做几道拿手菜,喝一杯淡酒,赏一轮明月。
中秋至,静待月圆终有时。
生活的幸福,其实不在别处,就潜藏在细碎的时光中。
我知道,你这半年很累,压力很大,而未来,也有很多事要做。
然而,无论如何,时间,与你我都在往前走。
请相信,它为你带来了所有,也将治愈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