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怎么写范文,如何写人物小传6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5 12:25:00

人物小传怎么写范文,如何写人物小传600字(1)

我们经常会读到古今著述中的古代人物小传,在撰写专著与论文时,常常需要自己写人物小传。但人物小传的撰写,往往不为学界所重,认为不过是抄撮成说,剪截数语,既无创新,更无学术质量。实不知小传的撰写,其内容包括传主姓名、生卒、字号、籍贯、科第、仕履、谥号与著述等,要求用寥寥数语,高度浓缩传主的一生,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撰写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学术能力。笔者在平素所读专著论文中,发现有不少人很难写出一篇合格的人物小传,觉得有必要谈谈这个看起来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

那么,人物小传的撰写,有哪些标准与要求?又有哪些疑点与难点?怎么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人物小传呢?我们以古代人物小传的撰写为例,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 传主姓名、生卒年与字号的考证与选择

古代人物传主的姓名,大部分是明白无误的。但也有些特殊情况:一是改名或多名,如清代学者惠周惕,初名恕,后改名周惕。二是名不显而以字行,如唐孟浩然(名浩)、明唐伯虎(名寅)、清顾千里(名广圻)等。此类可作“惠周惕,原名恕,后改今名”,“蒋廷锡,一名(或又名)酉君”,“孟浩然,名浩,以字行”即可。另有因避讳、避祸等原因,改名、改姓甚至一改再改者,这种特殊情况,遇到时可用一二句话略作说明。有些仅知姓而不知名,或者姓名皆佚的人物,可作“宋某”“佚名”等,日、韩学者多喜用“未详”,术语通变,各随习惯而已。

历代著名人物,多数有准确的生卒年,在小传中现行通用的做法,是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元纪年,如“顾炎武(1613—1682)”。不是特殊需要,一般不用详细到生卒年的月日。如果仅知生年不知卒年,或者仅知卒年不知生年,可用问号替代,如“黄仪(1636—?)”“胡会恩(?—1715)”等。对于生卒年皆无可考之人,有些人喜欢用“宋某(?—?)”的方式,窃以为只用“宋某”即可,因为“(?—?)”没有提供任何有效信息,反而是一种符号干扰,乱人眼目,不如省略为好。

人物小传怎么写范文,如何写人物小传600字(2)

顾炎武像

有些传主生卒年未知的(这种情况往往也没有碑传与年谱等可查),可以自己尝试做些小小考证,诗文序跋,友朋记载,等等,有时会有线索可循,比如古人喜欢在生日当天赋诗,如果能查到作者在某年某日写过《五十初度》之类的诗,就基本可以断定其生年;有些诗歌会哀悼新逝的友人,从中可以推算到其卒年。当然了,常常是查考一圈,费力费时,仍了无所得,但你知道此人生卒年不可考,又何尝不是一种得呢!

传主生卒年,还会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有些传主的生卒年,诸说并存,这时应采用大多数人的说法,即所谓“从众”。还有一种情况常常会被忽略,就是在遇到传主的生卒年在农历十一月甚至更后,在转换成公元纪年的时候,就一定要查一下是否有跨年的情况发生。比如清人戴震,出生于雍正元年(1723)十二月十三日,而公元纪年已经跨年,为1724年1月19日,我们标注戴氏的生卒年就不能是“1723—1777”,而应该是“1724—1777”。尤其是农历后半年有闰月时,传主出生日期进入十月,就应该查是否越年。又古人计年用虚岁,今应按之以实,如不注意的话,在计算传主岁数时,往往会多出一岁甚至两岁。此类小小,切不可忽略。

对于不明时代的人物,要尽最大可能查考其蛛丝马迹,比如其是否与名家有过交往。我们当年整理《全宋诗》的时候,就采用一位大家带一批小家的做法。比如某人只有一首诗传世,是与王安石唱和之作,那在排序时就让他跟在王氏后面,我称之为“挂在名家腰带上”。如果你翻阅《全宋诗》就会看到,大家的后面排着一串儿不知名的小家,好歹我们给他安排了一个相对准确的时代位置,此人就由孤魂野鬼变成有时代的人了。

人物小传怎么写范文,如何写人物小传600字(3)

传主字号的记录,貌似毫无问题,实则不然。古人名字多由父母所取,不会轻易更动,但别号、斋号、室名等,却是自娱自乐,非常随意。例如清代藏书家黄丕烈,一生所取别号、斋名多达三四十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别号都照录,只能择要选当时及后人常用的一至三个即可,但这种选择也是你学术能力的体现,因为弄不好你选择的并不是传主常用的,反而是罕用罕见的,那就有失严谨了。

释、道二教的人物,有释名、法号、道号等,儒家学者也喜取用,如清代江藩幼时佞佛,自号“辟支迦罗居士”。古代作家与江湖人士等,往往还有外号、诨号、绰号。近现代还有笔名、化名,艺人有艺名等,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冰心等,其实都是笔名。到了今天,更有网名、微信名等,将来的研究者在考证时,恐怕也得费一番心力了。

二 传主籍贯的表述需规范与严谨

现时流行给古代人物传记做籍贯标记,是记述传主当时的籍贯,并括注以今地。这似乎也不值一提,但却暗含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也最容易出错,需要认真对待。

古人称自己的籍贯,或者给师友撰写碑状,往往喜欢古雅,好用旧称,甚至简称,比如清代孙星衍,为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但他常常用古称“兰陵”或“延陵”,如果我们尊用不改,就既不是当时官方正规的籍贯名,更会产生混淆,因为今天山东有兰陵县(原兰陵县,后改苍山等县名,2014年恢复兰陵县)。又如清代方苞称“桐城”为“桐”,就受到钱大昕的批评,因为“桐”不仅指“桐城”,还可以是“桐乡”与“桐庐”,都是平行的县级行政单位,百馀年后何从辨别?钱大昕对《元史》中好用古称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如《元史·张飞雄传》称:“琅琊临沂人。”钱氏《廿二史考异》卷九八云:“案史家书籍贯,宜用当时州县之名。此《传》所云‘琅琊临沂人’,《赵瑨传》云‘云中蔚州人’,《赵宏伟传》云‘甘陵人’,《熊朋来传》云‘豫章人’,《牟应龙传》云‘其先蜀人,后徙居吴兴’,《宇文公谅传》‘今为吴兴人’。考元时无此郡县名,史家失于讨论也。”

人物小传怎么写范文,如何写人物小传600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