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活了!”李伟快速喝了口水,拧上保温杯盖,戴起帽子,骑上电动车,出发。
今年38岁的他原本在容城县开个小卖店,现如今,他是雄安新区的一名快递员。“挣得多的时候,一个月上万呢。”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正式设立。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行政辖区,以及周边部分乡镇,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
这意味着,超过12万名如李伟一样,来自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的农民,将走进雄安的社区,拥抱全新的生活。
往前看,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华北平原上的农民;往后看,他们是“未来之城”雄安的第一代居民。一场融入城市生活的变迁,为这些新雄安人带来的,可能有陌生的紧张感,但拉长时间线,他们会渐渐体会出全新的幸福感。
雄安新区悦容公园。新华社记者张铖摄
有房住,有活干
走在新区街头,一排排簇新的住宅楼比肩而立,幼儿园、学校、医院、超市、老年服务站等一应俱全,按照“15分钟生活圈”构建的宜居社区,非常便于人们日常生活。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容和悦容小学学生举办主题活动。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新区回迁的群众,首先要安下来,安居才能乐业,安下来才能大发展。”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相关政策,由于民用住宅和承包的责任田被征用,雄安新区的回迁居民可以按照每人50平方米的标准,获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和容西片区安置房,并且全部为精装修交付。
“这里的楼房质量、居住环境可比村里好太多了。”王娜说,她今年50岁,原本是容城县小里镇的农民,回迁后住在西泉社区的西泉北园,“我们夫妻俩和两个女儿,一家四口置换了200平方米的新房,现在住的是120平方米的,挺宽敞的,住着很舒服。”
在张红艳的家中,阳台上几盆盛开的花格外显眼。她以前居住在容城县八于乡东河村的老屋,冬天在家穿着棉服也不暖和,自从2022年年底迁入容西片区春晓南庭小区后,新家宽敞明亮,屋子里都是地暖,冬天室内温度也能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
市民在雄安新区悦容公园游玩(2023年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1992年生人李志宇,此前是雄县东照村人,2022年安置在兴庆社区隆昌居。他家置换了两套新房,一套120平方米,一套70平方米,与在大城市打拼的其他同龄人不同,两夫妻和一个读二年级的女儿,“现在完全不需要为住房操心。”
如果说居民是新城最重要的群体,那么就业就是这里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了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找到工作,政府千方百计、下大力气进行社区访谈和动员、组织零工驿站,并且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现场招聘、信息推介、政策咨询等一系列公益性服务,在社区厚厚的“民情台账”里,相当一部分都记录着就业摸排情况。
回迁之后,罗河社区的杜静南成功应聘上了社区的“专项岗”,开展安全巡查、登记常住人口信息等治理服务工作。她说,“之前在服装厂上班,强度大、很辛苦,经常加班、上夜班,而且工资发放也不稳定,有时一拖就是好几个月……现在能在家门口工作,还给交社保,平时也不耽误接送孩子和照顾老人。”
“一看到企业放出合适岗位,就给我打电话,鼓励我投简历、踊跃尝试。”李志宇说,目前,在社区的政策扶持下,他已经成功入职雄东中铁惠生活物业服务公司,升职为秩序部主管。
“每月工资4000多元,有五险一金,在家门口骑个电车就上班了,不像之前在各地奔波、找工程找活儿。”李志宇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统计显示,新区自成立以来,已经累计组织各类招聘活动200余场,提供用人需求超过30万个,基本上“月月有招聘活动、周周有直播带岗、时时有就业服务”。仅2023年,新区发布的用人需求就达11万个,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500余人次。
求职者在雄安新区人才集市上咨询招聘岗位信息(2023年2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乐业才能安居。一手抓务工,一手抓产业,按照‘疏解企业入新区,配套产业推岗位’的思路,实现精准劳务培训,精准‘点对点’输送,确保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就业。把回迁群众嵌在产业链上,实现回迁群众逐步致富、持久致富。”容西片区西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总支*杨烁感叹说。
有人情,有烟火
3月29日上午,容东片区龚庄社区食堂正式开业,现场气氛热烈,人潮涌动,精武门舞狮团和小光歌舞团正在表演瑞狮点睛。
为了让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吃上方便省心、经济实惠的饭菜,龚庄社区联合中铁建物业整合社区资源,专门打造了这家社区食堂,一眼望去,菜色不少、用料十足。
龚庄社区食堂并不是第一家,在雄安的一些社区,老年人已经习惯了社区食堂的贴心服务。
“食堂每日按时供应早、中、晚三餐,种类非常丰富,60岁以上老人还能打折。”食堂服务人员说,“一个老人一顿饭只需3至5元就能吃饱、吃好。”
“和老伴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4000多块钱。”一位正在就餐的老人说,“钱是够花了,现在搬进了楼房,住也不用愁,吃能吃多少呀。”
据了解,雄安新区管委会按照年龄每月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每人从1700至2200元不等,这笔钱让进城的老年人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社区食堂也是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活动的场所,大家可以在这里聚餐聚会、分享交流,开展社区活动,过集体生日等等。”雄安新区党工委副*、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说。
因为摇号分配房屋,同村成员经常被分在不同小区,为了让进城的居民尽快适应城市的邻里关系,社区不断尝试、大胆创新,推出多项举措,让崭新楼宇间恢复村里热乎乎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今年75岁的韩宏儒,搬到新家之后,几乎每天都到小区附近的容西第一养老驿站打乒乓球。“以前打球最多是同村好友切磋,现在周围回迁小区的乒乓球爱好者都来较量,越打越有趣,打完还可以免费量血压。”
在他提及的养老驿站里,还能看到台球室、书画室、医疗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等,全部免费开放使用,贴在墙上的一张课表排得满满当当,朗诵、影视欣赏、八段锦、广场舞……不难看出,活动内容丰富,居民生活充实。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居民在社区养老驿站活动室练习书法。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工作人员介绍,养老驿站里有志愿者会定期为老人提供义诊、免费理发等服务,还会举办健康护理、预防电信诈骗等日常讲座,“每天有100多位老人来这里活动,不少老人在这里结识了新朋友。”
“我们这些回迁户里,其实只有老人是最难适应的,刚开始出门找不到路,在家不会用燃气……”李志宇说,现在他们逐渐发现,社区公园每天下午都有跳广场舞的,聊天下棋的,甚至登高跷的,和以前村里头也差不多,老人们还学会了坐免费公交车去看雄安新城,去以前朋友家串门。
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还要加快集聚“服务”要素,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些回迁群众笑称:“我们跟其他大城市人没啥区别了,唯一有的就是可能肤色黑一点,这是因为过去农活干得多咧。”
来源:新华社(瞭望智库雄安研究中心课题组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