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少孤文言文阅读答案,邴原泣学的阅读答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5 15:50:42

邴原少孤文言文阅读答案,邴原泣学的阅读答案(1)

前言

打开电脑,整理原先电脑中的库存,偶尔发现一部自己整理的集子,中国传统文化与课外文言文。

这是18年时的一部约稿,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未能达成而束之高阁。再后来也就无从想起,直到今日又重新发现,阅之已有沧桑之感。其实,到现在,自己什么作品都没有发表,这些整理耗费了我很多事日的光阴与精力,结果却没起到丝毫作用,现在想来实在可惜。

因此,今天借助头条的平台,分章发出来,以示对往日之回忆。部分地方加以修改,以期对中考学生有一点借鉴。那样,我更会感到莫大的慰安!

本集子课外文言文部分共分十个主题。今天发的是第三个主题:

邴原少孤文言文阅读答案,邴原泣学的阅读答案(2)

学海遨游

学习篇

【主题导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古人在学习学问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过程——遨游学海察天地,洞明世事观古今。

【原创模拟】

(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兌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注释】①本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3)兌(yue)命:《古文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④念终:始终想着。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 玉不琢,不成器。( ) (2) 人不学,不知道( )

 2、下列句中的“故”与“是故古之王者”中的“故”用法相同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故人西辞黄鹤楼

C、故克之 D、扶苏以数谏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划线的句子。

(1)其此之谓乎!

译文:

(2)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译文:

4、文章用“玉不琢,不成器”开头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1) 琢磨(2) 了解,懂得

2、C 解析:例句中的故是“因此”的意思。A、旧的知识B、旧的C、因此、所以D、原因。所以选择C。

3、(1)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2)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4、示例:引起下文对学习的论述。

【参考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所以国君不以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下属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在祭祀中臣子担任祭主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另一种是臣子当君主的老师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在大学的礼仪中,作老师的人虽然接受国君的召见,也不必按臣礼面朝北,这是为了表示尊教老师。

(二)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学不可以已( ) ②虽有槁暴( )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3、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 ;请你再写出两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4、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①停止 ② 即使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

4、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有力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三)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潭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邴原少孤 少:幼时 B、童子何泣 泣:小声哭

C、师恻然曰 恻然:哀怜的样子 D、吾徒相教 徒:徒弟

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

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句:

3、书塾中的老师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

4、读了这则短文,我们能从邴原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答: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句意可知,这里的“徒”是“只是”的意思,不是“徒弟”。

2、孩子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刻苦勤奋

【参考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老师说:“孩子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学习。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四)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 )

(2)且吾亦将去(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译文:

3、古人和今人教育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4、本文运用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引导

2、不要总是因为世俗的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希望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了。

3、古人教人伦道德(人伦);今人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4、对比

【参考译文】

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学生。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课。培养的具体方法,则应当引导他们吟唱诗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严肃他们的仪容;劝导他们读书,以开启他们的智慧。现在,人们常常认为吟唱诗歌、学习礼仪不合时宜,这都是庸俗鄙薄的见识,他们这些人怎么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

我的教育理念,本意就在这里。我恐怕世人不能体察,认为我很迂腐,况且我就要离开了,所以特别加以叮咛嘱咐。你们这些教师,一定要体察我的用意,永远遵守,不要总是因为世俗的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希望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了!切记切记!

(五)

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汗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柂牙,为柂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苏轼《东坡志林》)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欧阳文忠公尝言( ) 聊复识之(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指代有误的一项。( )

  A、惊而得之(代词 此指疾病)

  B、饮之而愈(代词 此指杂丹砂、茯神的柂牙末,)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代词 此指麻黄根节及故竹扇末)

D、聊复识之(指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有患汗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

译文:

4、文中苏轼拿欧阳修的话,引出他怎样的看法?请在文中找出来。

答:

【参考答案】

 1、尝(曾经);姑且,暂且

  2、D 解析:应指欧阳修的话。

  3、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

4、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惰耶?

【参考译文】

 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欧阳修听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

  

(六)

  与长子受之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ǔ):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盖汝好学 好:

⑵故令汝一行 故: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译文: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 既 不 能 如 此 即 是 自 不 好 学 已 无 可 望 之 理

4、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参考答案】

1、⑴爱好 ⑵所以,因此

2、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

3、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4、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参考译文】

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七)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今为州学舍 为:

(2) 或问“三余”之意 或: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译文: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

3、董遇告诉从学者 要利用“三余”时间,那么这“三余”在文中指的是

4.假如你是“从学者”,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是 (2)有的人

  2、(1)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

(2)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3、冬天、夜晚、阴雨时

  4.答:要点:要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

【参考译文】  

  【甲】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十分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况且那些贤人有德才的人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乙】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