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6-11题。(24分)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感滩头说憧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无?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曹刿论战(节选)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司:“牺牡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乎,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谢翱传(节选)
宋濂
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①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②其学,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③,长揖军门④,著咨事参军。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翱抉酒以登,设天祥主⑤荒亭隅,弄拜跪伏。酹⑥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元乙末,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背国藏?翱盖天下之士也。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①长溪:福建省霞浦县。②世:继承。③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④长揖军门:投拜军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议参军。 ⑤主:死者的牌位。⑥酹:以酒浇地作祭莫。
6.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___________》。(2 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 ( )
(2)翱一布衣尔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B.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C.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D.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10.阅读甲诗丙文,谢翱祭拜文天祥亡灵的原因是:___________;阅读乙丙两文,谢翱和曹刿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以上两空都用自己的话回答)。(8分)
11.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甲诗格调悲壮,气贯长虹;丙文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读来感人至深,
B.甲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的志向:乙文主要运用对比和对话形式刻画人物。
C.从乙文和丙文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
D.从诗文中可见,文天祥、曹刿、谢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
【答案】
6.(2分)《送东阳马生序》
7.(4分)(1)适逢 (2)平民
8.(4分)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一定用诚心(合理裁决)。或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9.(3分)C
10.(8分)要点:感念文天祥的知遇之恩,敬佩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格。(4 分)平民,爱国。(4 分)
11.(3分) C
8、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5—11题
【甲】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飞将军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之。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追骑,以故得脱。
【注】①络: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②暂:突然。
5.甲文选自《 》,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 体史书。
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⑴单于素闻广贤( ) ⑵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8.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发现李广一定要让年轻人去抓他。B.发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回去。
C.抓到李广一定要让年轻人送过来。D.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
9.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
所叙之事 | 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 |
甲文 | ⑴ | 军事才能卓越 |
乙文 | 李广被生擒后伺机逃脱 | ⑵ |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生动展现了古代悲壮的战争场面。
B.甲文略写战争经过是因为文章重在“论战”。
C.乙文李广逃脱的原因是他找到了残余的军队。
D.甲乙两文都借助对比的手法来揭示人物特点。
1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 ”,见“旁
有胡儿骑善马”便马上行动,甲乙两文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
【答案】
5.(2分)《左传》 编年
6.(4分)(1)一向,向来,平素 (2)好
7.(3分)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之 乘 状语后置)
8.(3分)D
9.(2 2分)(1)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战后曹刿论取胜原因 (2)沉着机智,骁勇善战
10.(3分) B 11.(1 4分)佯死 做任何事情,要善于观察(2分),并抓住最好时机及时行动(2分)。
9、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6-11题(24分)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索,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丙】
范纯仁①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②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贩贷”。僚属请奏而须报③,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⑤。会秋大稔⑥,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选自《宋史·范纯仁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官至参知政事。②主者:常管牧场的官员。③赈贷:救济。④须报:等待批复。⑤按视:察看。⑥稔(rěn):谷物成熟。
6.【甲】诗是一首七言 (体裁),【乙】文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庙堂之高( )
(2)会秋大稔(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9.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6分)
篇目 | 人物 | 面对的考验 | 人物的抉择 |
【甲】诗 | (1) | 抗金失败被俘 | (4)“ ” |
【乙】文 | (2) | 庆历新政失败被贬邓州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丙】文 | 范纯仁 | (3) 百姓遭遇饥荒 | (5)“ ” “擅发常平粟赈贷” |
10.下列选项中对诗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与【乙】文都写出了作者坎坷的生活经历。
B.【甲】诗与【丙】文都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
C.三则诗文的内容都表现出入物崇高的价值追求。
D.三则诗文都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1.【甲】诗作者表现了 的高风亮节,【乙】文作者表现了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丙】文中范纯仁具有 、 的品质。他们都体现了古仁人追求的圣贤之道。(6 分)
【答案】
6.(2分)律诗(1分)宋朝(1分)
7.(4分)(1)处于、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2分)(2)正好、适逢、恰巧(2分)
8.(3分)范公的确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能忍心连累范公呢?
9.(6分)(1)文天祥(1分) (2)范仲淹(1分)(3)百姓庄稼被天子宿卫破坏(1分)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分) (5)捕一人杖之(2分)
10.(3分)C
11.(6分)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宁死不屈(2分) 敢于担责(2分) 爱护百姓(2分)
10、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5-10题(23分)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丙】不苟取
胡汲仲先生长孺①,号石塘,特立独行,刚介有守。赵松雪尝为罗司徒奉钞百锭②,为先生润笔③,请作乃父墓铭。先生怒曰:“我岂为宦官作墓铭邪!”是日,先生正绝粮,其子以情白,坐上诸客咸劝受之,先生却愈坚。观此,则一毫不苟取于人,从可知矣,故虽冻馁有所不顾也。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注释】①胡长孺(1249—1323)元诗人。字汲仲,号石塘。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②赵松雪:即赵孟頫,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书画家。罗司徒:即罗源,被元朝拘获的南宋宦官,后事元,官至徽政使加大司徒。③润笔:稿费
5.【甲】诗作者文天祥是 (朝代)人,【乙】文作者孟子则生活在 时期。(2分)
6.解释【丙】文加点的词语(4分)
⑴则一毫不苟取于人( ) ⑵故虽冻馁有所不顾也。( )
7.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得之则生 / 行道之人弗受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 则一毫不苟取于人
C. 此之谓失其本心 / 其子以情白
D. 为宫室之美 / 为先生润笔
8.对【丙】文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坐上诸客咸劝受之,先生却愈坚。
A.坐在上面的几位客人都奉劝他接受(润笔),先生拒绝得更加坚决。
B.座位上的几位客人都奉劝他接受(润笔),可是先生坚决拒绝。
C.座位上的几位客人都劝慰他接受(润笔),先生拒绝得更加坚决。
D.坐在上面的几位客人都劝慰他接受(润笔),可是先生坚决拒绝。
9.孟子所说的“本心”,文天祥则表述为“ ”。在【丙】文中,胡汲仲先生拒收巨额“润笔”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表现了胡汲仲先生“ ”的品德。可见,这样的“本心”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古代中国主流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5分)
10.【丙】文是记叙文,叙述简洁,描写生动,寥寥数语就生动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
请参照上述对【丙】文的简析,选择【甲】诗或【乙】文进行简析。(6分)
我选【 】,其特点是 。
【答案】
5.宋(南宋)战国
6. ⑴索取 ⑵所以
7.C(A它/的;B对于/从;C他的;D为了/作为。)
8. C
9.丹心(1分) 事主罗司徒是宦官兼贰臣(叛臣),为人所不齿。(2分) 特立独行,刚介有守。(2分)(最后一空,一句一分)
10.【甲】是七律,全诗格调沉郁悲壮,形象鲜明,感情炽烈。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
【乙】是议论文,逻辑严密,说理精当。整句与散句相结合,运用了比喻、排比与反问的修辞方法。(文体形式3分,语言表达3分,请酌情)
11、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5—9题(24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乙】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③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丙】
任末①好学
任末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每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5.【甲】文中的“权”指的是 (填人名),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称其为“ ”;【乙】文中的语录均选自《 》一书。(3分)
6.理解加点字词(4分)
(1)负笈从师( )
(2)下列加点词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或依林木之下
7.(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门徒)经常用衣服换走任末的干净衣裳。
B.(任末)经常用衣服换走门徒的干净衣裳。
C.(门徒)经常用干净衣服更换任末的衣裳。
D.(任末)经常用干净衣服更换门徒的衣裳。
8.三篇文章都提到了学习(读书)的重要性。【甲】文中,孙权认为通过读书能 ,进而获益;【乙】文第③句提到了学习能够收获 ;【丙】文中任末年少求学时“££”的态度,强调了好学的重要性,而他临终时以“ ”来比喻不学习的人,也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孙权“不可不学”的观点。(8分)
9. 三篇文章提到了一些学习(读书)方法,请分别概括:(3分)
【甲】文: 【乙】文: 【丙】文:
【答案】
5.(3分)孙权 孙郎 论语
6.(4分)(1) 背 (2)C
7.(1)(3分)吕蒙用军中有很多事务来推辞(学习)。(2)(3分)C
8.(8分)了解历史 仁德 勤学 行尸走肉
9.(3分)粗略地阅读(经常读书) 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广泛学习、学问结合) 及时记录心得
12、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第5-8题(22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房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房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房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注释】①知:掌管、主持 ②廓:拖累 ③候:侦查 ④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争。
5.【甲】文选自《》,相传作者是春秋时期的【乙】
文选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2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徒军( ) (2)徐调其下(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8.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10分)
【甲】文和【乙】文都先叙述了作战的过程,后分析了(1)
【甲】文中曹刿的两个“未可”“可矣”表明“(2) ”和“辙乱”“旗靡”是有利的战机。【乙】文中曹玮故意制造了“(3) ”的假象,向敌人示弱,目的是引诱敌军“(4) ”,造成敌人的疲劳;又“请休憩士马”,是为了(5)
。于是把握战机,“(6) ”,最终大破敌军。
由此观之,曹刿和曹玮都具有(7) 才能。
【答案】
5.《左传》 左丘明
6.(1)只、仅仅 (2)慢慢地 (4分)
7.(1)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3分)
(2)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在行进中找到有利地势,就停下来等待敌军。(3分)
8.(10分)取胜的原因(2分) “彼竭我盈”(1分) “颇失部伍”(1分) “遽还袭之”(1分) 麻痹(削弱)敌人的斗志(2分) “鼓军而进”(1分) 卓越的军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