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回延安,八下语文第二课回延安课文朗读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5 17:59:16

八年级语文《回延安》。

语文满分必看!这里开头巧妙地选取二十里铺、柳林铺这两个地名,写当年相送今日远迎的场景,自然地引出了对延安生活的回忆。而诗人把回延安看成回家中,表明他把延安看成是自己的家,可见他对延安的热爱之深,眷恋之切。

紧接着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先写树梢树枝和树根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引起下句,并比喻我与延安亲人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更加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诗人对延安的感情之所以深厚,一方面是因为延安养育了诗人,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诗人所选取的这些典型情景和事物,说明了他一直感恩延安母亲的抚育,对延安抱着无限怀念的心情。另一方面是因为诗人在延安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受到了革命精神的熏陶。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回延安,八下语文第二课回延安课文朗读(1)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说明了延安在精神上对诗人的影响。手把手一词更是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无私教诲,表现了延安对诗人走上革命道路的深刻影响。

诗人充满深情地怀念完当年在延安的生活之后,便写到了他重回延安后与亲人欢聚的热闹场面。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回延安,八下语文第二课回延安课文朗读(2)

长江大河起浪花,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这里的"米酒"、"油馍"是延安人民用来招待诗人的食物,富有延安特色。而他们给诗人取暖用的"木炭火"和"炕"同样极具地方特色,渲染了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不透风"、"脚步声"则写出了团聚时人之多,更加体现出延安人民的热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回延安,八下语文第二课回延安课文朗读(3)

接着文中主要选取了三个典型人物来表现诗人与延安亲人欢聚一堂的喜悦情景。

·先是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这说明老爷爷来见诗人时的心情是急切喜悦的,他非常希望见到久别的诗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回延安,八下语文第二课回延安课文朗读(4)

·然后诗人还写了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说明了在诗人离开延安的十年间,延安亲人的成长与变化,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最后诗人写娃娃们"争抢"和自己拉手,这个动作刻画了小孩子天真活泼的形象,表现了欢聚场合的热闹景象。诗人和延安亲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而他们所说的"千万句话"是在谈论延安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

点赞评论关注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