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是南宋著名的一流词人,可是他并不热门,这并不矛盾。直到今天,他依然徘徊在古代热门诗词人之外,但钟意姜词的人,却总有自己的一番心绪因由。
读姜夔的词,或许在某年某日的某刻,你会觉得那词中的思念伤忧不再是千年之远,似乎它在某个瞬间与你的心绪就那样一致。他写意着你的忧怀,你体会着他的相思,就这样遥遥而望,彼此懂得。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丙午之冬,发沔(miǎn)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惟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的时候,姜夔方过而立之年。这一年的正月刚刚到,他因随忘年之交萧德藻赴湖州(今属浙江)任,在正月初一抵金陵,这首《杏花天影》正是在抵金陵的第二日所写。
词序中所交代的正是这样的背景:丙午年的冬天,从湖北汉口出发。第二年的正月二日,到了金陵。那日词人北望楚地,风光甚是清秀,小舟在江上轻泊。据说,泊舟金陵江上的当夜,姜夔夜有所梦,于是写下了《踏莎行·燕燕轻盈》。许是内心所感未能尽抒,次日便有了这首《杏花天影》。
上阕开篇写道:那长长的柳枝低垂拂着鸳鸯栖息的地方。想起当年桃叶渡江时,在岸边呼唤摆渡。桃叶是东晋王献之的妾,曾经也在秦淮河畔唤渡。正月初始,柳树显绿,但尚未成长长的垂柳,桃叶也已是遥远的前朝古人。然而由柳树新芽想到春之垂柳,由前朝桃叶想到今生生命里极为重要的女子,是词人由景由梦而感的内心触动了。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柳树将含愁的柳眼给了春风,我本将要离去,倚着小舟,又稍作停留。柳眼是初春乍暖的时候,柳枝泛青的青芽,看上去就像脉脉含愁的眼睛一般。这是将柳眼赋予了人的情感,似乎春风中的柳树也能体会词人的忧伤一般。在这样情景融合的情况下,词人本要离去,却又倚舟而稍驻,这样的行为动作是缘于内心的波澜起伏。触景生情,欲要离去,最终却还是愿意稍作停留,以慰思怀,以抒悲愁。
姜夔在二十多岁的时候结识了合肥姐妹,这是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情感经历,可以说合肥姐妹的出现牵绊了姜夔一生的内心情感归属。这首词表达的看似无端而起的忧伤怀人,其实无处不是因为思念合肥姐妹而起,正月里江南秀丽的风光,勾起了姜夔对曾经在相似景致环境下的情事的追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也正是以心中所念的人作为基础。
于是,上阕中有些隐约的愁思,在下阕化的沉而重,“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金陵的路上,处处是莺歌燕舞。那涌动的潮水,是最能知我心头苦涩的。合肥的杨柳古道,水畔人家,能歌善琴的合肥姐妹,让身处歌舞招摇、绿意绵柔的金陵之地的姜夔,自然地由眼前景忆起了往日情。他将素日思念尽情书写,但所寄女子,却是各安天涯两不知了。
最后,惆怅的姜夔写道:“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那萋萋芳草长满了水边,令人不得还归,日落时分,还要移舟漂泊,何处是归宿呢?想要归去合肥,想要还归日夜思念的人身边,便是洲中芳草也阻断了归途。去无处去,来无处来,伤心的人满目夕阳,缥缈无依,暗自神伤。
传说金破合肥之时,姜夔赶至合肥,却遭到双姐妹的训斥,二人皆认为国难之时,男儿大丈夫应上阵*敌,而非眷念儿女情长。为此,姜夔自感羞愧,遂投抗金之军。
这个故事只可当野史来看,不过若是真有其事,对于姜夔的痴情深种,也就有了一种更高远深邃的解释。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这一点在姜夔的生命里,却无法奏效。流过许多的岁月,走过许多的山水,他依然不曾释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浸在年少便种下的相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