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0月31日讯 (记者 王雪瑞)扬子晚报杯作文大赛火热进行中,海选期间推出大赛直通车“导师特别推荐奖”,大赛评委和语文名师将从海选高人气作文和其他投稿中选拔佳作,获得大咖青睐的选手可以参与每周的“写作高手”PK。海选期间,每个组别每周人气最高的“写作高手”将获得直接入围复赛的资格。“写作高手”将获得名师亲自点评作文的机会及荣誉证书,特别优秀的作文还有机会登上扬子晚报《成长周刊》作文版。
【名师点评】
陈柏华 (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金陵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理事,江苏省考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江苏省高中学语文学科领军人物培养对象,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硕士生导师,扬子读写网特聘名师团成员。)
熟悉的陌生人
高若兮 南京市江宁区天印高级中学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题记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万千旷野,日落下的菩提树,静静地伫立着,身披绛红色袈裟的僧侣。
微风掠起,红纱飘荡。他的面孔模糊在风中,我看不清他的悲喜,只是感觉,这个场景虽不真切却似曾相识。
我缓缓踱步走向他。
“这位师父,见你面熟,不知你我可曾见过?”
他微闭的眼缓缓睁开,双眸澄澈似青海湖的圣水。双手合十,似笑非笑:“姑娘说笑了,贫僧与你素未相识,今生又何尝见过?”
“师父请恕我多虑。”我低眉垂首。
他浅笑,温暖的笑意蔓延开:“不然。或许姑娘所感便是佛家所说的缘分。”
我微愣。
“姑娘,可否信缘?”他依然温润如玉地笑着。
“我?”我斟酌一番,“大抵是相信的吧。”
他旋即款款席地而坐,宽大的衣袖拂过身侧土壤上的尘埃:“姑娘,请坐吧。”
我在他身侧静默不语——是聆听。
他在我肩旁思虑几分——是倾诉。
“我向佛而生,却又一生踱在红尘的路上,”光晕中他的笑颜更加柔和,“如今略有所思所感,今朝有缘邂逅姑娘,且与姑娘共勉。”
我颔首:“师父请讲。”
“世人其实都有一颗佛心,只是有缘人才能读懂。世间万物其实都彼此相通,这为缘;红尘陌客其实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亦为缘。”他的眉宇间似有慈悲的柔光绽放。
“师父,我不大懂你话中之意。”我眉头轻蹙。
他闻我言笑靥愈浓,一颦一笑皆有风华:“你我,皆是红尘中的过客,然而佛说,五百年的修炼,只换来今生的擦肩。每日与我们擦肩的过客,其实,和我们都有着深深的羁绊,这不解的宿缘,我们且当务必珍重。”
我不觉抿了又抿唇:“师父的话,实在高深,小女子学识尚浅,还得再三琢磨。”
菩提树后的远方,七彩的经幡在风中飘摇。暮色愈浓,他的容颜愈难看清,清冽的声音愈加悠远寂寥:“尘世中的玄机,姑娘不必尽数知悉,然而,贫僧只愿姑娘能善待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
我沉思片刻,应道:“师父今日所言小女必将铭记于心。”
“时候不早了,姑娘,你我且就此别去,若是有缘定再相遇。”他掠过掉落在绛红袈裟上的落叶,直起身,朝我深深一鞠躬,便朝暮色深处踱去。
“师父,师父,不知如何称呼?”我匆忙站起,朝那个飘扬风中的红色身影问道。
他驻足,回眸,凝视,淡笑:“仓央嘉措。”
我恍然。
再睁眼时已被温暖的晨曦包裹。枕边的《仓央嘉措诗集》滑落在地板上。
原来,只是一场梦。一帘幽梦里,我无意闯入圣土,抵达的地方,邂逅的他,却如此真实刻骨。
我微笑,拉开窗帘,深深凝望着窗外,贪婪地呼吸着只属于清晨的朝气。只觉,红尘阡陌里的风月草木,芸芸众生,都带着一种隔世的陌生与熟悉。
这不仅仅是一场梦。
名师点评:
托梦言意,这是本文构思上最大的特点。在梦中邂逅高僧,并假托高僧之口道出“一心向佛,踱步红尘”“万物皆通,当彼此珍惜”“善待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世人皆具佛心”“只是有缘人才能读懂”等等看似浅近却寓含丰富耐人寻味的哲理,这是本文最能打动人心之处。“他驻足,回眸,凝视,淡笑:仓央嘉措”这是梦境,“再睁眼时已被温暖的晨曦包裹。枕边的《仓央嘉措诗集》滑落在地板上”这是现实。行文至此,“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自然而然地会在读者心中生成,扣题不可谓不巧妙——读其文想见其为人,怎么能不熟悉?隔世圣僧,边域情种,朦朦胧胧,恍恍惚惚,谁又能真能说清?作者阅读《仓央嘉措诗集》,竟然心生幻相凝结成梦,可见受圣僧精神感染至深。文末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梦”言虽简约,却意味深长。至于作者刻画人物、写景状物、渲染烘托手法运用之娴熟,无需多言,读者自能领略。
熟悉的陌生人
刘婷婷 苏州市沙洲中学高一
谁以一捧凄泪,洗净尘埃,照一袭清影?
——题记
你生于清顺治十一年,上祖战功彪炳,其父明珠,又是康熙王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你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你才华横溢,风流倜傥,身份尊高,再兼一手清新婉约的词。他们将“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的称号赠与你,对你评价甚高。可我知道,你所求的,只不过是与她白首偕老罢了。可天意弄人啊!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忆着与她一同相伴的日子,心中却苦涩不堪,为何?只因故人已不在。其实回忆不过是孟婆素手熬制的一碗汤,那穿肠而过的新旧伤,可曾痛断了谁的肝肠?想那“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彻夜未眠,又是“谁翻乐府凄凉曲”,那“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你多盼着,盼着明夜,你们可以相聚在谢桥,可她竟连你的梦中也不愿来。你的表妹啊,被那冰冷的高墙禁锢着。你们就如同那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可却永远可望而不可及。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为何?为何?你不能坚持最终的誓言,与我一生相守!这是你想质问她的,对吗?
单从家世和才能上来看,你真是个顶着千万宠爱于一生的人,仿佛纯粹得没有任何瑕疵,叫人生羡。正如大多数人所说——上帝是公平的,他为你开了一扇窗,就会为你关上一扇门。多情的公子啊!一生为情所累,也因情,而千古留名!
所幸,卢氏来到了你的身边。她的温柔贤惠,面面俱到,终于让你对她打开了心扉。“玉局类弹琪,颠倒双栖影。”你们二人读书对奕,琴瑟和鸣,可真是一段令人羡慕的佳话。
可就算拥有全天下的财富和爱,也左右不了生老病死的宿命之苦。
那年,卢氏去了。你的生活也彻底碎了,一片,一片,全都是关于她的回忆。你这个多情公子,将她病逝的责任都归到自己的身上,长期处于无法自拔的自责,陷入黑洞般的痛苦。也自那以后,你的诗风大转,那无数令人肝肠寸断,万古绝怀的悼亡之词,触动了多少后人的心弦呐!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哪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是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皇宫的表妹啊,梦中的卢氏啊,“是伊缘薄,是侬情浅,难道多磨更好?”
你的父亲看了你的《饮水词》后,也感慨良多地说:“这孩子什么都有了,为何还是这样不快活?”
纳兰容若,你可否告诉我原因呢?
我花了数年的岁月来了解你,总以为自己对你已是了如指掌,“熟悉”一词可以用来表述我与你的关系。可,你这曲折几十载年,又岂是我区区几载光阴可以理解的呢?
我熟悉你时,也绝不敢一以“熟人”来称呼你——你在渺渺的历史长河那头,独倚着漫天飞花的相思树下,深邃的目光望向远方,看透了尘世;我在渺渺的历史长河这头,独靠在春光明媚的阳台旁,迷茫的眼神仰望天穹,只能想象着你啊……
人是无法选择时代的,正如种子无法选择土地与季节。所以,不同时代的我们又怎会是熟人?
既然如此,熟悉的陌生人啊!前尘如烟,若有来世,你是否还会在她的故事中徘徊?
名师点评:
阅读这篇文章,首先是跃入心头的一个词,就是“深情”。作者以极大的同情,饱含诗意的笔触,采用第二人称,叙写了纳兰容若与表妹卢氏曲折多难的爱情故事,深曲哀婉,细腻感人。作者除了对纳兰容若之执着给予肯定、对这至纯至真的爱情进行歌颂之外,更表达了其对天意何以如此弄人的怨愤。倘若我们把纳兰容若与表妹卢氏曲折多难的爱情故事当做一个意象来看,那是不是可以给人有更多更深的启发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来就不局限在爱情的藩篱之内。
“纳兰容若,你可否告诉我原因呢”作者在主体内容叙述完毕之后,以一个问句,轻巧地引出下文紧扣“熟悉”与“陌生”所生发的感慨,不仅深化了主题,更诱发读者参与想象和思考。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熟悉的陌生人
马畅远 徐州第三中学
“师傅,糖醋排骨。”男孩弓着腰进了店。扯了扯领带,粗粗舒了一口气,一声吴侬软语被北京的猎猎冬风吹得直颤,“再要碗酒酿。”
“晓得了。”老王也用乡音拖长了答,不似京中浑圆的应声儿,他一开口,都是甜津津的江南味道。
在这酸甜气息包裹的夜晚,老王时常分不清自己是在寒风吹彻的北京,还是在雕花床边围炉小酌,分不清这是在路上,还是在家里。一如座中的那位陌生的男孩。
男孩和自己有着一样的剑眉,那身上的西装想当年自己也有一套的,对没错,也是那种平驳领。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落个不停,男孩捂着嘴不停地哈着气。老王接了杯热水递给他,男孩笑了笑起身表示感谢。嗯,就连那种说话的劲儿都像啊。
老王的店开在城中村,小小的一爿。那些捉襟见肘的毕业生,是他唯一的食客。这些年人们叫他们蚁族。老王觉得这名字起得真好。城中村的一天,从星辉下启程,比天安门升旗还要早。每日,老王从四下杂沓的脚步声里醒来。隔着灰扑扑的窗子,看黑压压的蚁群不要命的奔跑。每个人都想赶上村头的头班车,再转上两个小时的地铁,踏上逐梦之旅,投身高厦间更汹涌的蚁潮中去。
经历了这一遭,城中村便是死一样的寂静。只有村口野狗偶尔敷衍一吠,直到星星再度现了行迹,公交车灯再度照亮村口的车辙,老王的一天才真正的开始。
老王一边炒着菜,一边和男孩聊着天:“做什么工作的啊?”男孩的声音细细的,“在外企。”老王一个颠勺,浓浓的火光映着男孩的脸。一阵寒风而过,老王摸了摸自己粗糙的皮肤,远不比当年咯!
在每日的闲暇里,他总想起还是小王的时候。江南那座柳弱花娇的小院,哪装得下他扬名中华的大业?他是带着成为天下名厨的雄心北上的。血气方刚,多爱那凛冽寒风的慢慢行路!仿佛只要在这路上多进一步,多行一寸,发梢的冰棱眼角的泪水,都会变成庆贺功成名就时绽放的礼花。只是一晃几十载,小王成了老王,却是城中村的老王。执一柄江南长勺,似又过回了那江南日子。
糖醋排骨出锅,装盘,像是在冬夜里穿行千里的酸甜香,在小店顶上稠稠地转。这是江南来的味道,打家里的味道,熟悉的味道,却在这陌生的城市氤氲。忽的想起男孩要了酒酿,老王启了封坛。却还是转身温了黄酒。京上天寒不比江南的暖和,可别叫孩子冻坏了身体。
“谢谢师傅,可真像在家里一样呢!”男孩端着碗,笑呵呵的喝着。
看着这些背着行囊,离家北上,四海而来,不忍离去的北京寻梦人,老王忽然明白,这来来往往的,都是曾经的自己,他们虽然与自己素不相识,但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他们都是那时踌躇满志小王,在北京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他们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王师傅,糖醋排骨!”
“晓得了!”
店里店外忙里忙外的就老王一个人,上菜未免怠慢。可这些熟悉的陌生人也不恼,时间这么紧,他们也能耐得住性子,在这陌生的城市品尝一下熟悉的味道。他们要靠着这甜酸香,做一个衣锦还江南的美梦呢!
指导老师:杭梅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小小说。小说的主人公老王是一位年轻时怀揣梦想,离开美丽的江南故土来到北京的老北漂。在北京几十年,老王从当年的“小王”熬成了今天独在异乡紧靠一爿小餐馆维持生计的“老王”。这样的人生经历除了让人感受到“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滋味之外,更似乎暗示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哲理。老王在他这爿不大的餐馆里,每天都会见到很多一如他年轻时怀揣美梦背井离乡北漂的年轻人,他们一样的辛苦。瞧小说开头出现的那位年轻男生“弓着腰进了店。扯了扯领带,粗粗舒了一口气”,分明很累。“被北京的猎猎冬风吹得直颤”似乎隐含着一种双关。“在这酸甜气息包裹的夜晚”既是老王餐馆制作糖醋排骨的气息,也是老王这数十年人生的感悟。老王与那些年轻人素昧平生,他不熟悉他们的身世,但老王与那些年轻人又有着近同的经历与心路,因此,对老王来说那些年轻人他又都是熟悉的。老王从眼前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身影,那么,老王是否也从自己身上看到了眼前这些年轻人未来的身影呢?作品没有说,但又似乎说了——“在这陌生的城市品尝一下熟悉的味道。他们要靠着这甜酸香,做一个衣锦还江南的美梦呢!” 作品就在这含糊其辞中作结。
故事单纯,情节简单,娓娓道来,不紧不慢,但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犹如老僧说禅一般。
熟悉的陌生人
夏影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高二
“稻花香,蝉声轻轻流入池塘,这一曲流年缓缓,唯朝霞染尽天边,村头落日圆;狗尾草,今年今时你在何方,炊烟依旧落飘渺,但兰花随波流去,亲人不曾往。”
(一)
有人问稻叶,你写的这些想表达什么呢?
她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低头莞尔,摆弄着手里的狗尾巴草,眼下她还在教室里,可思绪已经飞到了村外。
飞到南京去吧,那是妈妈所在的那座城市。她已经五年没有回家了,稻叶其实也不太记得妈妈长什么样了。可能总是扎着马尾吧,稻叶的记忆里,妈妈总是微笑着的。
妈妈说,人要知足常乐。
妈妈还说,困难总会过去的。
妈妈总说,稻叶这么懂事,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妈妈……妈妈究竟说了哪些话,恐怕稻叶也记不得了。妈妈就像天空中的云烟,永远随风漂流,你不知道她要去哪儿,也不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稻叶记忆里的妈妈,是七年前走的。那时候,爸爸车祸去世,爷爷重病,家里没钱,妈妈就决定以一个女人的身份担负起整个家庭的责任。那是一个寒冬的深夜,刚过完年的某天,妈妈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趴着床前轻轻地对七岁的稻叶说:“稻叶,妈妈走了,你要作为这个家的主人照顾好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啊。”然后,她就走了,冒着大雪到千里之外的南京去了。
五年前妈妈回来过一次,穿的还是七年前离开时的衣服。妈妈在南京,只是做些刷刷盘子、洗洗碗之类的小工,每个月拿着两三千块钱的工资,她不舍得花、也不敢花,因为这是这个家唯一的收入。
妈妈回来了,并没有哭诉什么,只是默默帮稻叶和弟弟妹妹买了几件新衣服。第二天,她就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
然而那时离现在也已经五年了。
这五年来,妈妈寄回来的钱从每个月一两千到三四千,然后…到现在已经每个月寄一万多了。稻叶知道,妈妈过得越来越好了,可是妈妈的身影在稻叶记忆里却逐渐模糊。
(二)
奶奶说,妈妈要回来了。
稻叶是不信的,但她却极力劝说自己要相信。
为什么妈妈现在才回来?她这五年都在做些什么?是什么事情那么忙,让她都没办法回来呢?
稻叶越想越气,越想越气,但她气着气着却高兴了起来。妈妈终于回来了,稻叶终于不是没妈的孩子了。
她一定要让那些嘲笑她没有妈妈的人瞧瞧,她的妈妈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
(三)
妈妈回来了,但稻叶却觉得她变得陌生了。
她不相信眼前这个穿着时髦的女人是她的妈妈,在稻叶的记忆里,妈妈总是素净的而又好看的,她总是喜欢在发梢上别上一朵清丽淡雅的兰花,兰花的香味悠悠,并无一点香水的尖锐。她的妈妈几乎不喜欢化妆,就算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是擦一点点粉,但眼前这个女人的烈焰红唇,却耀眼的让她十分不舒服。而且……而且她的妈妈留着又黑又直的长发,这个女人却染着黄色的大波浪;她的妈妈是安静而又温和的,这个女人却用很高的声调跟人说话。
妈妈和稻叶,难道已经变成熟悉的陌生人了吗?
“今年生意怎么样?”同村的几个油腻的男人用色咪咪的眼神看着她,他们的手甚至还搭在了她的肩膀上。
“唉,别提了,整个服装行业的生意都不好。”她悄悄地将男人的手推开,虽然脸上还是笑着的。
“你这几年是出息了,服装厂竟办得风生水起,可是你的女儿,你已经有多少年没回来看她们了?”
女人低着头,眼神里全是愧疚,良久,才小心翼翼地将脑袋抬起:“我……我对不起她们,我原想着等我有钱了就风风光光地回来,终于我办厂了,算是有脸面的人了,可是这几年生意实在太忙了……这次回来,我就一定不会离开她们了,我要把她们带到南京去,永远待在我身边!”
稻叶躲在门后,偷听到了所有的对话,此时的她再也忍不住了,一边哭一边扑到了女人的怀里:“妈妈……妈妈您回来真好……我……我再也不想离开您了!”
“稻叶……”女人似乎有点措手不及,她低下了头,眼睛里是决心、是温柔,“妈妈答应你,再也不会离开你了,好不好?”
母女之间,终于不是熟悉的陌生人了。
名师点评:
作者假托一对共患难、同享乐的母女之间发生的故事,告诉人们:亲情是伟大的,亲情是割不断的。不过好人多磨难,本不算宽裕的家庭,却因为父亲的突发变故而雪上加霜。为了突破困境,为了撑起这个家,妈妈狠狠心撇下少年的“我”和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只身一人外出闯天下,一个五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五年,尽管妈妈昔日的一些教诲会时常回响在自己的耳边,但妈妈的形象却在自己心中日渐模糊。当有一天,妈妈以一个全新的成功者的形象站在自己的面前时,自己却不敢承认,不愿承认,站在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妈妈。就这样“熟悉”的妈妈成了一个让自己深感“陌生”的人。但很快误会消除,妈妈的外在形象尽管让自己感到陌生,但妈妈的本质没有变,妈妈依然是以前那个可爱的妈妈、坚强的妈妈、顾家的妈妈。勤劳可以致富,坚持就是胜利,打拼可以改变命运……妈妈这个人物形象还可以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启发。可以说,这样一个故事,正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形象化表达。
如果行文再紧凑一些,主体三个部分之间的文字再匀称一些,这篇作文就会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