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和朋友的闲聊中,有一个人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妈妈和老婆同时掉到水里,你会先救谁?
有人说:“先救妈妈,因为妈妈只有一个,毕竟骨肉关系更亲。”
有人说:“先救老婆,在芸芸众生,苦苦追寻多年,遇到一个知心人不容易,更加应该珍惜。”
有人说:“……”。
我听到一个虽然不一定最好、但一定最有意义的答案:救离自己最近的那个。
答案很简单:谁离自己近,就救谁;能救谁,就救谁。
在看似平静的水面,其实谁也不知道水底有多深,贸然去救离自己比较远的、逞匹夫之勇,可能自己都会身陷水底。到时不光救不起,说不定连那个正在岸边苦苦挣扎的都没有救起,也许会遗憾终生。
如果舍远救近,那么只要你努力了,不管能不能救起,都没有关系。如果连近的那个都没有救起,那么远的就更没有希望,所以也就没有遗憾。
目标也一样,人们追求的目标往往是最高的那个。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很多年轻人喜欢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往往忽视一些小的事情,甚至有些小事都不愿意去做。这样,成功了,固然好;倘若失败了,可能自己都受不了打击。
生活中大部分极端的事件:离婚、跳楼、欠款、枪*,跟这种可怕的思想分不开。
在18年前,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题目:假如法国的卢浮宫起火,情况允许你抢救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
法国卢浮宫
有人说,抢救年代最久远的那幅;有人说,抢救最有价值的那幅;还有人说……。而有一个读者说,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
最终,那位读者的答案被评为最佳答案而获奖。
卢浮宫的画不计其数,名画更是多得数不胜数。要想在里面挑选一幅最有价值的,谈何容易?假如你在里面找了三天三夜,经过比对,找到了最有价值的那幅。那么在熊熊烈火下,怎么出来?那么你很可能葬身火海。
所以,我认为,目标不是最高的那个,也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追求事物的完美、追求事物的最高价值,这是人的天性。正因为人类有了这种天性,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但是,目标不一样。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实现了一些小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正如有的人,你十年前问他目标是什么,他说像詹姆斯一样当个篮球运动员;五年前,你问他目标是什么,他说像詹姆斯一样当个篮球运动员;今天你问他,他还是这个。职业却是个与篮球无关的酒店经理。
有时候,不妨把目标降低一点。今天学习三个投篮技巧,半年后学习远攻。也许效果会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有的人的目标甚至就是追求平凡、与世无争,活得轻松;有的人的目标是追求更大利益、尔虞我诈,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太多欢乐。
只要目标能够实现,而且可以使人进步,我认为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