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影视剧中,常常出现有着各色旗子的庞大组织,这些组织被称作“满洲八旗”。虽然八旗制度对于中原百姓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舶来品”,但它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现在一些人依旧自居为“旗下人”。
那么,这个纵贯整个清代的满洲八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八旗设立八旗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601年,当时的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族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随着一次次征战,努尔哈赤部下的人口越来越多,原先的军事组织“牛录”已经不能满足战斗需要了,于是努尔哈赤对原先的“牛录”进行改良,创建了正黄,正红,正白,正蓝四旗。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制度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首领称为“佐领”,满语称作牛录额真;每5 牛录为1甲喇,首领称为“参领”,满语称作甲喇额真;每5甲喇为1固山,首领称为固山额真,固山就是汉语“旗”的意思。
这便是八旗制度最初的雏形,到了公元1615年,八旗制度再次得到发展,由原本的四旗基础上又增设了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四旗,从而正式形成了“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
二,八旗首领虽然理论上八旗中每旗各设旗主一人,但上三旗往往由皇帝亲掌,不再设立旗主。
清代初期,各旗主的权利非常大,几乎掌控了一旗中的生*大权,俨然一个“土皇帝”。
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在兰州遇到了一位“金爷”,结果和珅居然以当朝大员的身份向平民百姓金爷请安行礼,便是因为这位金爷是旗主的原因。
然而,清代的旗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完全凭实力说话。清代各旗中都有佐领,拥有佐领最多的人就是旗主,而其他拥有佐领少的人则被称为“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