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笔下的黄四娘是谁?【子夜读诗】杜甫诗抄:“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诗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黄四娘是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虽然才华出众,但是,却仕途坎坷,一生多是生活在郁郁不得志的流浪途中。他的一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令人吟之落泪。这句诗是出自他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变化多样。首联叙述,交代登楼缘由。颔联描写,绘制宏阔壮观图景,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评其联曰:“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十字写尽湖势,气象甚大。颈联自然转入对自己心事的倾诉,亲朋的消息断绝,自己又年老多病,孤舟漂泊,惨苦若此。尾联又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由蜀返乡途中。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57岁的杜甫,早已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这首震撼诗坛的《登岳阳楼》。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入蜀,是投奔友人的。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时任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杜甫居成都期间,严武数度劝其出仕,杜甫婉言谢绝。后来,因感其诚意,友情难却,入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杜甫又有杜工部之称。
因为有严武等人的关照,杜甫在成都度过了几年安适闲逸的生活,虽然也有“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窘迫,但是,寄人篱下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多数时间,杜甫的心情是愉悦的,春日寻花问柳,秋日踏歌访友。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寓居成都的某年春天,正是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时,黄四娘家的花径,深深地吸引了诗人的目光: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花满蹊:“蹊”蹊乃小路,“花满蹊”是指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被鲜花装点得芬芳耀眼。
留连:即留恋,意即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黄四娘家茂盛的花儿,把小路装点遮蔽,万千怒放的花朵,将花枝压得低到尘埃里。
留恋芬芳花香的彩蝶,时时在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黄莺,“恰恰恰”地不停欢啼。
杜甫在这首诗中记叙了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的是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杜甫的这首诗一问世,就受到许多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的赞赏。早在南宋,词人刘辰翁明白表示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每诵数过,可歌可舞,能使老人复少。”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盛赞诗人风致:“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宋元诗人的诗歌作品中都曾经出现过黄四娘这个名字,比如元代张可久的《山坡羊_春日二首》的第一首,就引用了黄四娘的典故:“芙蓉春帐,葡萄新酿,一声《金缕》槽前唱。锦生香,翠成行,醒来犹问春无恙,花边醉来能几场?妆,黄四娘。狂,白侍郎。”由此可知,这首诗在宋元时期,就已经是广为人知的名篇了。
杜甫笔下的黄四娘,究竟是个什么人?读到此处,就有一个值得八卦的话题:那就是,杜甫笔下的黄四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黄四娘的身份,古人就已经开始寻踪索影了,其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时,曾写过一首标题很长的的诗,其题曰:《正月二十六日,偶与数客野步嘉佑僧舍东南野人家,杂花盛开,扣门求观。主人林氏媪出应,白发青裙,少寡,独居三十年矣。感叹之余,作诗记之》,其诗曰:
缥蔕缃枝出绛房,绿阴青子送春忙。
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烧空红佛桑。
落日孤烟知客恨,短篱破屋为谁香。
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
诗中的后两句为“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可见,在苏轼的想象中,杜甫笔下的黄四娘就是一爱花的普通农村“老媪”(老妇人)。
更有情节感的是,元代杂剧作家乔吉则写下了一则《黄四娘沽酒当垆》:“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在乔吉的心目中,黄四娘杜甫草堂附近的酒家老板娘。
而最世俗的猜测,则是清代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根据诗中“戏蝶”、“娇莺”等字样,认为黄四娘是古代唱歌、跳舞供人娱乐的“伎人”。但是,经今人考证,认为这种说法没有根据。因为“娘”和“娘子”在唐代是对一般妇女的习惯称呼,并不是对伎人的特有称呼。萧涤非强调“娘子乃唐时妇女的美称”,意思是,黄四娘是有一定身份的女子。更多人的理解,则是根据诗意,认定黄四娘为杜甫的邻家女子。
其实,黄四娘是谁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留下了杜甫人生中一段欢愉的回忆,以人名入诗,如同李白笔下的汪伦一样,只是诗人创作的灵感突发,水到渠成的诗意表达。黄四娘的存在,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已大获如此成功,足矣。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杜甫上面的这首诗,是其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第六首。那天的寻芳之旅,杜甫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另外六首,老黄今天也一并推送给大家,让我们一同追随杜甫的脚步,去游一回1250多年前的成都浣花溪: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
(略)
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杜甫的这七首诗,每首都写寻花,章法虽各能变化,但,这七首诗之间还是有内在联系可循的,其间的脉络清晰,传承有序。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