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敢笑黄巢不丈夫”为什么笑黄巢?又为什么说他不丈夫了?你怎么看?
前言
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句话出自于水浒传中宋江的一首反诗。作为108位梁山好汉的首领,文学作品中的宋江笑话黄巢不丈夫,也仅仅是一个人物形象的杜撰罢了。至于宋江的这些诗词作品,应该是作者借其口道出,真实的作者并不可考。
即使是文学形象中的宋江,也不过是过过嘴瘾。虽然同是农民起义军,他的战功比起黄巢来差得太远。黄巢曾经攻破长安,自立为帝。而宋江仅仅在山东河北一带活动,最后被张叔夜击败投降。
当年如果施耐庵写的是黄巢而不是宋江,估计宋*湮没在历史的角落里了。
一、宋江的反诗在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中,写了宋江在江州无事闲逛,走到江州浔阳楼喝起了闷酒。他想起自己“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临风触目,感恨伤怀,便做了一首《西江月》题在了墙上。心里想的是: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
从他的心思来看,这首词还是有所收敛的,只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受了冤屈,发一发牢*: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首词已经有些血腥气了,但还不算太露骨,宋江一时兴起,又题了一首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彻底把”造反“的心思暴露无疑了: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他时若遂凌云志,什么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原来这个志向远大的宋江连黄巢都不放在眼里,黄巢是什么人?
二、黄巢的三首菊花诗据宋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黄巢五岁的时候,就吟出过一首《菊花诗》:
....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应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巢之父怪,欲击巢....
这可把他爹吓了一跳,赭黄衣是皇帝才能穿的衣服,你小子这是要造反呀?准备狠揍他一顿。这时候爷爷说话了,我的孙子还小不懂事,不知轻重,可以让他在作一首嘛,于是黄巢又吟了一首。
.....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估计老爷子听完后能吓出一身冷汗来,不知道黄巢的这一顿板子到底挨上没有。
据说黄巢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因此家境十分富足。黄巢从小习文练武,颇有文采,可惜长大后几次应试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又写了一首咏菊诗,《不第后赋菊》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三首咏菊花诗有两首写于幼年,不过老街不太敢相信一个五岁的孩子能写出那种水平的是来,比骆宾王的咏鹅高明多了。这三首菊花诗能够看出了,黄巢从小就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特别是第三首,明显透着*气。
黄巢参加王仙芝起义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几年后黄巢带领起义军攻破了长安。花间派词人韦庄当时就在长安城,还写了一首史诗般的巨作《秦妇吟》。
在起义兵败以后,据说黄巢削发为僧,终于留下了一首和菊花没有关系的诗:
三、宋江与黄巢最大的不同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
水浒传中还有几首宋江的词,其中一首《满江红·喜遇重阳》可以看出宋江与黄巢的不同心境。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这首词的结尾处写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反映出在宋江心中 ,当一个政府公务员是其最终理想。从水浒传中常见的”逼上梁山“这个词可以看出,很多梁山好汉起义完全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对宋江而言,起义更类似于另一种终南捷径。
而黄巢就纯粹得多,自小就梦想”自然天赐赭黄衣“、”他年我若为青帝“,不开心的时候就要”满城尽带黄金甲“、“我花开后百花*”。黄巢进入长安以后,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远远不是宋江这类小毛贼可以相提并论的。
结束语从诗的意蕴来说,黄巢诗用意象说话,像一个读书人做的诗,只不过多了一些*伐之气。宋江的诗像是武将的诗,《西江月》有点粗俗,不过那首七绝确实有英雄之气。
无论文采还是武功,宋江都比黄巢差太多,笑黄巢不丈夫还是有点不够资格。不过,诗人嘛,总要有些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至于能否做到就另当别论了。
文中的这几首诗词,老街最喜欢黄巢这首七绝: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彷佛电影中一个掀起血雨腥风的江湖侠客,放下屠刀后成了隐身于藏经楼的扫地僧。但是当我又想起韦庄的《秦妇吟》时,这一份好感转瞬而逝。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