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从善的意思,改过不吝和从善如流的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7 02:15:37

改过从善的意思,改过不吝和从善如流的意思(1)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以下四章,主题都言“孝”。在第一篇中以有子的话指出“孝为仁之本”,那是从“学”的角度对“孝”这种行为作一原则性定位;在第二篇中集中五章论述“孝”,那是辨析如何正确理解“孝”。以下四章集中论述“孝”,就是要通过进一步辨析“孝”这一最能体现关系行为本质的概念来更深入地理解“仁”。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事父母”是做子女的分内事。首先,“事”是一个“劳”的过程,即以实际行动替父母做事。以极端的说法解释,就等于说子女是父母的使唤工具,父母生了子女,子女理当被父母使唤,为父母而“劳”是做子女的本分,所谓“养儿防老”也就是这个意思,话糙理不糙。其次,“事”是一个“敬”的态度。“敬”表现在外是一种小心谨慎、不敢马虎大意的样子,更主要的指内心中因存畏惧或爱意而不敢轻视或随意。以极端的说法解释,就等于说子女必须服从父母,因为父母比子女知道的多、明白的多,所以子女应当服从父母的命令,对父母“敬”亦是做子女的本分。以“劳”而事、以“敬”而事,这是“事父母”的主要内容,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内容,总起来就是一个“孝”字。这里“事父母”就等于“孝父母”,说的就是“孝”的道理。本章中,“孝父母”涉及了“劳”、“敬”、“不违”等概念,与《论语》第二篇中集中五章论述孝的内容相近,等于是对那五章内容的一个概括,亦可相互印证。

本章论述“孝”,首先涉及的是一个“几谏”的概念。“几”在这里有“细微”、“小事”的意思。“谏”字左“言”右“柬”,“柬”字从“束”从“八”,会意分开一束东西从中选择所需要的,应当是“挑选好的”意思。“谏”即以好言劝导尊长改过从善的意思。“几谏”即一见到别人有点错误就劝导改过。之所以“事父母几谏”,是因为父母的言行也可能存在错误。虽然对父母要“劳”、要“敬”,并非意味着就一定要认可父母的错误言行。以“道”而言,父母的错误就是与“道”相背,如果见错不“谏”,反而是对父母的伤害,就是不孝。讲“孝”,就要以“道”看待父母的言行,一发现有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地方,就应当劝导父母改过来,这才是真正对父母好,才是真正的“孝”。

“见志不从”是指父母坚决不听从自己的劝导。当父母不认为自己有错时,或认识不到错误的危害时,就会“不从”。“几谏”父母是一回事,而父母是否“从”自己则是另一回事,二者亦不可强作关联,不管是否能够事先预见到父母事后从与不从,都应当事前“几谏”,这才是做子女的本分,才是“孝”的真正涵义。

“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是对父母不听从自己的劝导的一种正确回应。按一般人的反应,见父母“不从”,内心一定很受委屈,这种受委屈的心态,很容易使自己放弃“劳”、“敬”的思想或行为,甚至出现“违背”父母意愿的行为或对父母有“怨言”的现象。但于真正的“孝”而言,不但不会出现有违父母意愿的行为、埋怨父母的言辞,更不会改变以往“劳”、“敬”的态度和行为。此处“又”字,基于“几谏”而言,亦是强调对父母错误行为的一种“敬”与“劳”,意味着可能替父母办“错事”,即使这样,也仍然是“不违”与“不怨”。这样做,目的仍然是为父母好,就比如父母嗜好守财,劝导父母以防树大招风、财多招贼,不如散财聚福、修身进德,但父母不从,也决不能硬把金钱从父母那里拿走;再比如父母喜爱烟酒,劝导父母为了身体健康戒烟戒酒,但父母不从,也决不能就此不让父母享用烟酒。因为违背父母的结果可能导致父母更大的烦恼,反而对父母有更大伤害,在不能有更好的办法“几谏”父母的前提下,两害相权取其轻,故“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因为在修道阶段“孝为仁之本”,所以要想“修仁”,就要从“孝”做起。“孝”不但要做到“劳”、“敬”、“不违”等等,更进一步,还要做到“几谏”。“事父母几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认为父母有错,但界定父母是否有错,不可以子女自己的主观认识为标准,亦不可以他人的议论为标准,只可以“道”的知识为标准。“道”深不可识,退而求其次,也只可以社会世俗“道德”观念为标准。在这样的观念下看待父母的言行,就有了是否“几谏”的依据。从“事父母几谏”一句上可以看到,“几谏”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孝”的行为,是一个从“道”的是非观念上去辨别父母言行对错的行为,符合“道”的规范,接近于“道”。这样的一个“孝”的行为,如果从父母扩展开来,对所有人都能“几谏”,并且“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那就是“仁”。

“仁”,从“孝”的行为方式上看,就是一心为他人着想、一心想着为他人好、一心要让他人好的人生态度。基于这种理念,劝导他人主动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则胜过只是简单地替他人做事,此即“几谏”胜过“敬”与“劳”。从更宽泛的层面看,“几谏”含有教导他人的意思,教导他人拥有正确的思想比给他人多少物质利益都更重要,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在宗教方面,这种思想体现的更突出。佛教在《金钢经》等许多佛经中反复强调,如果有人能够为他人读诵佛经,乃至四句偈甚至一句偈等,此人所得福德远胜过布施无量财宝得到的福德,就是指正确的思想对人的重要意义远胜过物质利益给人带来的好处。“仁”正是这样一种思想,“仁”不仅仅体现在对他人的“敬”与“劳”上,更体现在让他人得到“道”的知识上,更体现在让他人主动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上,以此而言,更大的“仁”就是对他人“几谏”,即劝导他人一心向善、一心向“仁”、一心向“道”。但又不能简单以“几谏”代替“仁”,在“几谏”不起作用时,仍要强调“敬不违”与“劳不怨”,能随机救人,才是最大的“仁”。

改过从善的意思,改过不吝和从善如流的意思(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