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的孔子作文400字,高二作文我眼中的孔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7 04:37:00

我眼中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据说孔子出生时脑袋中间有凹陷,像尼丘山,便取名丘。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生父叔梁纥在年近古稀之年娶了孔子母亲,生下了孔子,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少年时期的孔子为了补贴家用,边学习边从事工农生产,因此掌握了不少技能。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孔子一生仕途坎坷,早年当过一些小官,54岁时才当上了鲁国大司寇。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力主削弱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结果与三桓矛盾激化,一直支持孔子的鲁定公也倒向三桓,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的旅途,期间孔子历经艰险,经常食不果腹,据史*载在陈国时孔子与学生走散,惊慌的四处张望,被陈国人称之为“丧家之犬”。但孔子并未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公元前484年,已经68岁的孔子回到了鲁国,从此不再出仕。

孔子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实行仁政,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仪制度。很明显他的政治主张无法在当时的社会推行,只有在天下一统时才有实行德治的政治环境。

孔子直道而行的性格也不大适合当官,他的一套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是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但与官场的游戏规则格格不入。政治主张与世情不容、性格与官场不合,孔子仕途的坎坷是必然的。这样的例子在古代还有很多,孔夫子在当时可能感到的是悲伤、是无奈,而我却觉得孔子的不被重用既是他本人的幸事,更是中国教育文化思想事业的幸事。

在春秋战国时代想要通过从政变革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主张的先贤不只孔子一个,但他们鲜有能得善终的,更多的是惨不忍睹,万箭穿心的吴起和五马分尸的商鞅便是典型的例子。孔子自己在鲁国的遭遇也印证了自古改革现状的政治危险性。孔子仕途虽然不顺,但却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光耀千秋的成绩。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他开课授徒,大兴讲学之风,提倡有教无类,无论什么人只要拿十条肉干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弟子,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注重因材施教,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门弟子三千,达者72人,有很多皆为东周时期各国的栋梁。孔子因其对古代教育事业的贡献被尊为万世师表。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被称为中国第一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元典之一。《论语》的思想核心是“仁”,主要内容有:对待鬼神的思想、如何做人的思想及其价值、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务政的思想及其价值、治国安邦的道理;即主要包括道德、修养、处世、教学、礼乐、政治等方面。在孔子之前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以天命为主的思想,《论语》里面的思想价值是孔子开始建立了一个完全立足于人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作《六经》。《六经》是中国经学史的源头,对于中国统治思想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这是对传承中国文化做的很重要的贡献。孔子因其学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生不逢时,一生基本上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但是孔子在坚持自己的理想上,表现出了执道而行、不畏其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这种不甘心、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主动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在当时只有子女为父母、臣下为君主守丧三年的规定,而在礼制荒废的情况下,三年之丧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孔子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们使他们成为自己理论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