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课堂,课堂上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我们在考试中的解题方法都来自于课本,来自于课堂老师的讲解。
一、字词的表达效果在考试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邓稼先》
这个题的考点就是字词的表达效果,在这里两个“最”字从程度上说明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程度之深,“只”表明这样的事例有很多。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这句话是总结句,指出中国发生巨大转变是无数英雄人物努力的结果,并高度评价了这一巨变的历史意义,最重要,最深远从程度上指出这种转变的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重大。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0段】
“立即”指立刻,写邓稼先没有停留就马上回火了,表现出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二、字词表达效果的解题方法分析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在中考中占2~3分。关键词语往往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作答时应抓住3点:1分析词语所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2揣摩词语确切的含义;3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1分】生动传神的表现了…(物、人)的特征,【1分】表达了……(感情)【1分】
三、字词的含义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23】
这个“纯”在这里有高尚无私,忠诚的意思,概括了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品格。
考点解析:
提问:文中加点字(词),有什么含义
这是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在中考中占2~3分,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的本意,二是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比喻义,象征意义 引申义等。
解题时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及文章主旨,揣摩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以及所表达的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认识。
答题模式
…原指…(本义),这里指……,表达(起到)了……感情(效果)
四、引用的作用课文案例: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课文第5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引用的作用
分析记叙中引用的作用,在中考中占2~3分,在记叙中引用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往往起到突出主题,突出人物形象,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文学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
这个各位同学要灵活运用,比如我们知道引用的作用有:增加文章文学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那么什么情况下才有这样的作用呢?引用古诗有增加文学色彩的作用,引用故事,可以激发阅读兴趣。
有的引用有增加文学的作用,有的引用就没有,一定要结合实际。回答问题要完整,比如:突出人物形象,在回答的时候必须写出突出人物什么形象。要具体。
好了,本节课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有问题欢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