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52岁的邓稼先正奔赴罗布泊做核爆炸试验。在“两弹”的研制中,邓稼先是绝对的元勋,但出于保密的需要,他却始终默默无闻。不过,邓稼先从不在意名和利,因为他之所以献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为的是祖国的富强。
邓稼先
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受欺负。十多年来,邓稼先就是抱着这样简单的信念,以一颗赤子之心埋名在茫茫戈壁之中,带领着一群年轻科学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解决了“两弹”理论设计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主持了一次又一次核爆炸试验。
在1976年1月8日之前,我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21次核试验。但邓稼先仍不敢心存丝毫大意,心中不断回想着种种细节,检查着可能出错的地方。忽然,播音员沉痛地宣告了一则讣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同志, 因患癌症,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
在听到“*”三个字时,整个车厢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邓稼先更是失声痛哭。忽然,正在痛哭的邓稼先好像想起了什么,情不自禁地哭喊道:我还欠周总理东西。
邓稼先到底欠*什么?*与“两弹”的研制有何交集?邓稼先为“两弹”做出了哪些贡献,又做出了哪些牺牲?想要弄清这些问题,且看下文讲述。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他的父亲是和宗白华齐名的著名美学家邓以蛰。邓以蛰曾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因此邓稼先从小便在北京上学。对于邓稼先的早年求学经历,杨振宁曾这样回忆道: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邓稼先是在1948年10月到美国留学的,读的是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的物理系,导师德尔哈尔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核物理。普渡大学名气不大,但物理专业很强,留学费用也比较低。邓稼先当时是自费留学,因此费用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邓稼先到美国之后,马上意识到了国内物理研究与美国的差距。不过,邓稼先丝毫没有气馁,而是加倍努力、夜以继日地学习。一年零十一个月后,邓稼先修满了学分并完成了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
取得博士学位之时,邓稼先才26岁,年轻的他被称为“娃娃博士”。导师德尔哈尔极为欣赏邓稼先,有意进一步栽培他,带他去更好的实验室工作。对于邓稼先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但是,邓稼先果断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