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与杨振宁
1979年夏天,在一次氢弹试验中发生了偶然事故——飞机空投小型氢弹,降落伞却没有打开,氢弹直接摔到了地上。身在指挥部的邓稼先,第一时间决定亲自去寻找这枚氢弹。拥有高度责任感的他心知,必须尽快找到这枚氢弹,不然会有太多不确定性,可能对国家和人民的安全造成威胁。
同事们都劝邓稼先不要去,甚至还真诚地说“老邓,你的命比我们的命都值钱”。但邓稼先没有听从劝阻,转身就乘着吉普车奔往事故区域。最后,邓稼先找到了这枚氢弹,但他自己也遭受了极为严重的辐射伤害。
回到北京后,邓稼先在领导和同事的“逼迫”下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体检结果显示:邓稼先的尿里含有很强的放射性,几乎没有一项指标是正常的。医生建议邓稼先,应该住进疗养院好好休养。但是,邓稼先拒绝了,他又回到了罗布泊,继续工作,继续吃核辐射的“剂量”。
1984年年底,邓稼先组织了“六五”期间的最后一次核试验,这也是他一生中组织的最后一次核试验。当时的邓稼先虽然只有60岁,但他的身体已经虚弱得随时都要倒下,在两个同事的搀扶下才去到指挥营的帐篷。半年前的一次会议中,邓稼先曾坚定地说:
如果说,原子弹、氢弹是大规模摧残性武器的话,那么,新一代的核武器则是一种有效的战略防御武器,周总理生前曾经称它是“扼*武器的武器”,它对于保卫国防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周总理所说的“扼*武器的武器”,我们一定要搞成它。外国人可以做到,我们也一定可以做到!
邓稼先组织的最后一次核试验是中子弹的首次原理实验,这次实验全面突破了中子弹技术瓶颈,为4年后首次中子弹核试验打下了重要基础。此时,新一代核武器的曙光已经出现,但邓稼先却彻底累垮了,彻底病倒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时光里,躺在病床上的邓稼先仍时刻关心着他从事了28年的事业,并将眼光放到了未来。当时,其它大国的设计技术水平已经接近理论极限,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想到此处,邓稼先的心就提了起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其它几个大国达到计算机模拟的水平之后,可以通过禁止别人做核试验的办法来保持自己的优势!
邓稼先不顾重病缠身,忍受着化疗的痛苦,多次组织会议研究讨论,亲自起草报告,写出了一份对未来影响深远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凝聚着邓稼先的专业知识、深谋远虑及爱国热血,非常详细地列出了未来的主要目标、具体途径和具体措施,实际上相当于一份具体的实施计划。
邓稼先与妻子许鹿希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终年62岁。他的遗言只有四个字:死而无憾!祖国繁荣富强,死而无憾啊!而全国人民,在邓稼先逝世之后,才知道原来有这么一位默默无闻的大英雄!此时的他,已经隐姓埋名28年之久!在追悼会上,张爱萍上将沉痛致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这位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无私无畏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精力的优秀战士、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邓稼先同志长期忘我工作,不为名、不为利,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积劳成疾。他在病重时仍念念不忘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发展我国的高技术献计献策。他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邓稼先同志永垂不朽!
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之际,我国在核禁试前进行了最后一次核爆试验,以此使人们铭记邓稼先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时的中国,已经与其它几个大国一样,跨过了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及核禁试四个里程碑,再也不会被别人钳制住手脚。世界的和平,亦因此多了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写到此处,只想说一句:所有为这一事业奋斗过的英雄们,如今祖国的繁荣昌盛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