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道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启示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7 11:10:13

题解:这篇题目出自《论语·述而第七》,《述而第七》主要记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生活情趣。

原文:

叶公(楚人)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意思是:叶公问子路:“孔子的为人怎么样,”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的为人,发愤起来忘记吃饭,快乐时便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而已……。”

文中同时引用了《论语·公治长》:“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的思想。

意思是:子路听到某一道理,在还没有实行的时候,唯恐又听到另一道理。

文中“所患者,历一境,而以为甚甘,旋历一境而以为甚苦。”(指:子路)

原文:圣人自明其为学之纯①,其为人已可知矣。夫发愤而未忘食,乐焉而未忘忧,其学犹未纯也。

夫子不然,不可先为子路②告乎?今夫不思不勉之谊③,非人世所易觏④(gou)也。

下此则有学矣!顾学焉而无以专其心志,则相期⑤未深(批:自然调度)。

学焉而有以间其神明,则所获已浅。

惟历试其心于甘苦之际,而一往而深,固有明明可述⑥者矣!

吾之为人何如乎?天能靳⑦我之聪明,而不能靳我之志气。志气所鼓,觉昔圣昔贤,皆为人生可至之境。

而踊跃奋迅,此际不容以少寘⑧(批:从上两字着笔,已逼动下二字之神)。世无可以骤获之阃奥⑨,而无不可以终获之旨趣。

旨趣⑩所呈,即一知半解,皆有引人入胜之机。而心旷神怡,此境要可以自按⑪。然则⑫发愤与乐,非吾之所有者乎?

虽然,犹有虑焉!振厉之气,固⑬学者之所以自修⑭。所患者,鼓其力于道之中,而旋驰其情于道之外。

则理义悦心(批:从反面推堪,全为两忘字蓄势),有不敌刍豢悦口者,其志固未专也!

欢娱之情,亦儒者之所以自慰。所患者,历一境而以为甚甘,旋历一境,而以为甚苦(批:字里金生,行间雨润,绝无斧凿之痕)。

则理与心融,终不免情随事迁者,其神亦未永也(批:下字如生铁铸成)。

若是者,发愤非难,而忘食为难,乐焉非难,而忘忧为难也。

若吾则何以哉?天人性命之蕴,深入其中,皆有莫可胜穷之旨。吾岂才力之独擅哉(批:跌宕昭彰)!

知可以察理,而察之者有必精。能可以体道,而体之者有必力。

相引愈深之下,真觉此中之贶(kuang)味有予我以靡尽者,而甘旨又何计也(批:着语雅淡,令人寻味不尽)?

此则未得之先,所默默自揣者耳。仁义礼知之途,契之于己,皆有莫能自忘之情。

吾岂有别得之境况哉?理有所或知(批:精寔不佻),天怀不禁其畅遂。

道有所或能,中情不胜其怡悦。豁然贯通之会,真觉当前之结契。

有永矢而勿喧者,而抑郁又何有也?此又已得之后,所隐隐自知者耳。

当其发愤乐焉者,非敢以辄期(批:余波不竭)。而功力既深,要自有如愿以偿之候。

迨其乐也,发愤者亦可以少慰。而衷怀所属,亦遂有固结莫解之情。

不知老之将至,吾殆终身一学中人也(批:江上峰青)。而何不以告叶公也!

评语:

浑灏流转如精金,百炼绕指皆柔。

门人,马澄读

评语释文:

全文广大无边,流动专一好像明亮的金子,百次冶炼后绕到手指上还是那么柔软。

评语:

切寔疏剔,语语谛当,字字雅炼。

评论译文:

文章切合实在疏通剔透,每一句话注意恰当,字字正确精炼。

贾怡亭

注:

文章主要是写孔子要求弟子发奋图强,刻苦学习,领悟于自己,一定能如愿以偿的心得。

文中而字:大多指:你:子路。其字:指他,第三人称。

①纯:纯正: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楚辞·离*》)美好:纯德独存(《淮南子·原道》)完整。也指学识渊博精纯。

②夫子不然,不可先为子路告乎:夫子:指孔子。不然:不是这样。不可先为子路告乎:不可:不能够。先:走在前边。为:向,对。子路,讳由,亦称季路,称仲子,孔子学生。告:劝告,说明。

③谊:行为或道德。正其谊、不谋其利。(《汉书、董仲书传》)

④觏:遇见。

⑤相期:相距期望。

⑥明明可述:前明:鲜明。后明:光明智慧。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传承。述:述大禹之戒以作歌(《书·五子之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⑦靳:套在辕马胸部的皮革,辕马的代称。

⑧寘zhi:放置。

⑨阃(kun)奥:难解的奥妙。

⑩旨趣:目的和意图。

⑪自按:自己核查。自己查看。

⑫然则:这样的事(结果)。

⑬固:坚固。

⑭修:研究。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商君书·更法》)

⑮旋驰:随即传播。旋见鸡伸颈摆扑(蒲松龄《聊斋促织》)。丰竞驰名一时,京师之士多为游说。《三国志杜几传(注)》

⑯刍豢:刍豢,泛指吃草和吃粮的家畜,吃草的叫刍,吃粮的叫豢。书中指祭礼用的牲物。

⑰若是:如果这样。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胜穷:看不见。

擅:达到。

知可以察理:必精治理纷乱:

知可以察理:知识能够理解规律。

必精:一定专心精神。

能可以体道,必力:

能可以体道:才能能够领悟道德品行修养。

必力:有一定的能力建立功勋。

贶:赠与。 

揣:揣摩 。

境况:状况。

理有所或知:理:规律。有所:能够。幸有理教我。(王令《寄王正叔》)规律能够使有的人悟出智慧。

或:有的(人)。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畅遂:通晓道路。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荀子·大略》)

道有所或能:道:主张。然墨家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钖《中山狼传》)文中指:道德能够使有的人悟出才能。

或:有的人。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结契:相交而投合。

隐隐:模模糊糊。横空隐隐云霄。(苏轼《西江月》)

辄:总是,常常。

殆:几乎,大概。文中指:精神困倦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

译文: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圣人自己表明,他做学问的完整(道德品行完美无缺),品德和学问可想而知了。

他学习中发愤起来忘记吃饭,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时忘记了忧愁。如果发愤读书不能忘记吃饭,欢乐了;没有忘记忧虑,这样的学习仍然不能算完整。

夫子的学习不是这样。他对做学问的纯正难道不可以提前向子路表白说明吗?

圣人认为:现在子路对学习中的问题不思考,不奋发的行为(冒失),不是人世间所容易遇见了。

他子路只有改正不思考、不励志,把思想集中才能学到东西!

但是看他子路现在的学习:不能够专心致志,这是相距学业完成的期望思想没有深入。

这样的学习,有所阻隔他的精神和智慧不能发挥,所能得到的只是浅薄知识。

所以他只有磨砺心智,甘心情愿吃苦在长久学习中,并且能够一往无前的深入研究讨论,这样他必定会有明显的智慧,我(夫子)也可以给他传承学问了。

那么,我(夫子)的品德和学问怎么样?即使上天能够拿皮革(比喻)束缚住我的聪明智慧,但是不能束缚我刻苦学习的志气。

志气的鼓励,使我觉悟到从前圣贤尧舜的光辉行为。学习尧舜的光辉行为:都能使我的学习达到成功,并且一直达到道德品行完美无缺的光明境界。

为此,你子路应该在学习中:争先恐后,振作信心,树立迅速求成的决心,决不能容忍稍微耽搁,停留学习的思想。

因为,世上没有可以马上获得难解的奥妙、隐秘知识。只要勤奋,你没有最终不能够获得的目的和意图。

只要努力后,目的和意图所呈现给人的,即使是:知识不全面,理解不透彻,同样都有指引人进入十分美好意境的机会。

这个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境界,必须要你能够自己思考、自己观察总结。这样的结果,就是发愤学习给予我的欢乐,这不就是我要求的所有全部吗?

我虽然是欢乐了:仍然有疑虑;因为振作、勉励学习人的勇气,坚固学习人的手段,最终还是必须出于学子自己的刻苦学习和深入探讨研究。

这时我所担忧的是:刚刚把鼓起的力量使他正行走於正道之中,你子路却被迎面吹来的风把我传播知识的情义吹飘于正道之外(子路见异思迁)。

如果道德和礼义已经愉悦你的心灵,但是你的学识还对付不了祭祀中,祭牲赠物收买下说好听话语的人(比喻那些在祭祀时写不切实际文章的人),说明你这个努力学习志向没有去专心了(指子路的学习成果不大)。

毕竟:得到知识的欢乐愉快情感也是儒者们自我安慰的原因。

这时所担忧的是:经历一个境界你子路认为很好,随即又经历一个境界你子路认为很苦。虽然道理与心互相融合,但是最终免不了情感随着事物而去变化迁移思想的人,那么你子路这个学习的坚固精神也不会永久了(指子路不专心致志)。

如果是这样:发愤也不是难的事,反而在学习时忘记吃饭是难做到的事。

欢乐吗,不难,但是在学习中忘记忧虑是最难的事了。(指学习没有得到乐趣)

至于我(夫子)是如何做到呢?上天把人的生命智慧蕴藏于大脑之中,如果深入大脑发掘,大脑里全部都是用不完的智慧与精神。

我难道是:天生的才智与能力,而且是独自拥有吗?

原因是:我通过学习知道:有知识(才智)可以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能够理解到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有一定的专心精神。并且有才能可以领悟道德品行修养。

而领悟道德品行修养的人有一定的能力建立功劳。

按照这个道理相互引导到更加深度以下,这样才可以真正觉得书中赠与我的味道(趣味指礼乐制度)是寻味不尽,美不胜收了。

那么:这个甜美的知识、智慧的得到又怎么去计算呢?这是你子路在没有得到明显的智慧之前,只好默默自己去揣摩了(这段是说要子路努力学习)。

我在学习仁义礼智的道路上,领悟于自己的刻苦学习研究,这个成果,并且都有不能自己忘怀的情感(虽不能察,必以情况《左传·庄公十年》)。

我难道还有:其它办法得到的状况吗(指刻苦得到)?这是由于道理和规律能够使:有的人悟出智慧,因为上天怀有:不禁止通晓道理的善念。

而且道德修养能够使有的人悟出才能(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秦策》),悟出才能的人使我心中十分感到愉快喜悦。

这是在子路豁然贯通、领会、理解的情况下,我真正感到和子路当前的互相交往而思想投合了。

有发誓永远不喧哗的人,你子路这样一直抑郁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也是他子路自己得到光明的智慧之后,只能是模模糊糊(验证之中)自己知道的人了。

这时的子路:当他努力发奋,快乐的时候,我不应该立即要求,限定时间逼迫他马上取得成就。

只有等到他(子路)功力深厚,一定要他自己感觉有如愿以偿的等候。

等到他如愿以偿快乐了,发奋的子路也可以少少安慰了。

这个成就是出于子路内心的发奋,同时我与子路也马上有坚固不可解脱的快乐情感了。

如果人不知衰老将要到来,那时精神困倦而无所得,几乎终身成为一个学习中的人了。

子路,你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话告诉叶公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