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中流传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愚公移山”,孔子倡导的“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汉使苏武的饮雪吞毡,以及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我们学习中国历史,就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摘自*在中央党校二〇一一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1年9月1日
【原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史记·孔子世家》
【解释】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在《论语》和《史记》中有出现,都是别人对孔子的描述,也是孔子对自己心态的描述,意思是: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据说,孔子自己说这话时,已六十有三,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多年,历尽艰辛,不仅未能得到重用,还险些丧命,但夫子不灰心丧气,仍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
孔子是一位刻苦好学,积极进取的人。他曾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如果要总结孔子的一生的话,可以说孔子的一生是饱满的一生,孔子是从不颓唐的。孔子不断地在失败,不断地在受挫,他受挫不是受挫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而是受挫于政治理想的实现。他一生都在受挫,但他一生都很饱满,不断地积极进取。
孔子的思想学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学习中国历史,就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