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拿“纸上谈兵”来说眼高手低的赵括。
史料记载中的赵括是这个样子的:
战国时期,秦赵在长平对峙。赵军带兵的是老将廉颇,廉颇分析了地形,采取了坚守营垒不出战的策略。秦军屡次攻打赵军都没有得逞。无奈之下,秦军便派出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孝成王急于求胜,便听信了这话。赵括因此当了将军,并代替廉颇去攻打秦军。到了一线,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长平之战便打响了。
长平之战的结局大家都比较清楚了:秦军获胜进占长平,赵军将士约45万人被坑*。
长平之战的结局摆在那儿,赵括是没办法洗白了。当时的人们,如秦国人、蔺相如、甚至赵括的父母都对赵括持有负面的态度,大家一致的意见就是,这个人夸夸其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赵括的父亲赵奢就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真用了他,一定会惨败的。
赵奢是赵国名将,实战经验丰富,他对战场和儿子两方面的了解应该是比较深刻的,可最后还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赵括的母亲则说得更加具体,赵括做了将军,军吏没人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这样他与士兵的距离就拉远了,这样的人怎会打胜仗呢?
这还只是其一,后世的很多军事家,如朱棣、*等对赵括持否定态度。
不过,最近有人开始洗白赵括了,说他能够带领几十万大军,本身就是能力,甚至还说他是战神,这可就偏离史实了。
最起码,视战争如儿戏,就这一条对于统兵将领来说,是极为致命的。一场胜利的取得,既拼军力,更拼智慧。这种智慧从何而来,一是实地勘探后的深思熟虑,二是周围人的建议,赵括一条都没有做到,他有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
当然,赵括能引起秦国人的注意,还得到了赵孝成王的认可,应该是有一定能力的。
赵括有什么能力呢?
首先便是这无人能敌的嘴上功夫。赵括天资聪敏,无论是学兵书,还是谈兵事,抑或是讲韬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莫能当”。这一点,就连他的父亲赵奢都不是他的对手。有学问、能说会道这应该是赵括最大的优势。
其次是赵括这个人有经济头脑。史书中说他“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赵括对金帛、田宅这事很上心,而且还能寻找便宜合适的田地,说明他具有一定的投资眼光。
这两项能力用在打仗上铁定是不行了,放在现在能干什么呢?
其实,有很多职业可供选择,比如,做个军事评论家或者军事学者,自己有雄辩的口才和丰富的知识,动动嘴皮子,再出版几本书籍,或者开直播授课,都可以赚不少钱的。
又比如,做个商人,赵括是官二代,身边有不少政治资源,自己又有启动资金和投资眼光,这样的人做生意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