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人们为朋友送行时的场景叫作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次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国天空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恐怕只能在杨柳岸边,面对凄厉(声音凄凉而尖锐)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去同谁诉说呢?
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表现流落江湖漂泊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的离情别绪,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来描绘。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哄托,来表达作者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仕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黯淡和渺茫。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他毕生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自然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写作背景: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读后感:
柳永的一生,似乎都充满着别离。本名柳三变,此名出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虽不是出生名门望族,可也算是书香门第,父母也是让他饱读诗书,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温文尔雅的君子。此时,他的父亲却怎么也不会想到,柳永以后的仕途并不顺遂,只因他写词过于低俗而招来众大夫的嘲弄与轻视。
他的词流传于秦楼楚馆,不知是福是祸。新婚之后,心中纵然不舍,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着家族的希望。于是辞别佳人,踌躇满志的他进京赶考,途径江南佳丽地,写下很多锦绣文章传遍苏杭,正当他沉浸在良辰美景之时收到了娇妻病故的消息。
科举考场让他大失所望,他却说浮名不要也罢,当他再次踏入考场时,皇帝想起他年少轻狂时写下的作品便说道:“他不是宁愿浅斟低唱也不要功名利禄吗?继续填词去吧。“再度落榜,仕途无望,准备离京。
离京那日,恰逢大雨,他没想到会有人来送他,在船家的催促声中喝下那杯践行的酒,此后应该是再难相见了。这一幕深深印在了柳永的脑海里,此去经年,半百之余终于科举及第,终其一生也只是芝麻小官,他也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只是他的一生大概真的只适合浅斟低唱了吧!
人的一生呀!可能会在意很多人,他应该也是很伤心他妻子的离去吧,然而他对其他女子的情感大概也是真的不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