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最美乡村教师在北戴河接受表彰
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师魂》图书首发
华夏千秋教育基金诞生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在这次前所未有的重大灾难中,四川绵竹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在危难时刻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保护身下的四个学生。
谭老师舍身护学子的义举,深深感动了武汉的公益人和公益媒体。慈善家刘会兴首先捐出30万元,联合武汉晚报、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成立了“华夏千秋教育基金”,用于表彰全国扎根于贫困地区、默默奉献的最美乡村教师。
“华夏千秋教育基金”取名“千秋”有双重含义,一是纪念谭千秋,二是要把教育基金长久做下去,做到“千秋万代”。这是全国首个由主流媒体、主流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家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专门褒奖优秀乡村教师的民间专项基金。
从基金会成立以来至2018年的十年中,刘会兴及爱心团队已累计捐款700万元,在关注乡村教师、褒奖见义勇为、关爱老人等诸多方面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彰显正能量。包括武汉晚报在内的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一直密切关注,及时推出报道,彰显媒体的公益影响力。
从2009年开始,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每年面向全国评选“最美乡村教师”,侧重扎根基层、默默无闻的最基层教师。每年8月,入选老师们被邀请至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戴河度假,每人还获颁荣誉证书和奖金,他们所在的学校也得到了基金的帮扶。
截至2018年8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评选已覆盖除港澳台外的所有省市区,已覆盖所有少数民族地区,已有逾200名教师受到表彰。
首次聚集所有民族最美乡村教师
2018年是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成立10周年。这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当年2月,武汉晚报启动10周年纪念活动,派遣五路记者分赴祖国的川新、滇桂、陕甘宁、闽浙皖,以及湖北省内的恩施、潜江、广水等地,回访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曾表彰过的“最美乡村教师”,进行捐资助学,将一份份真挚、滚烫的爱心传递到祖国的雪域高原、塞外边陲、大江南北。
2018年8月,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56个民族的59位最美乡村教师聚集在北戴河,华夏千秋教育基金用最隆重的礼仪给老师们颁奖,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用最好的版面和最即时丰富的新媒体手段,把这次盛会向全国读者和网友传播出去,获得了全社会极高的评价。
这次盛会也是全国首次由一项民间专项基金主办的最大规模的教师表彰大会,也是第一次邀请到了所有民族的教师。
2018年教师节前夕,华夏千秋教育基金10周年图书《师魂》首发式在武汉市委会议中心举行。这也标志着为期半年的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10周年系列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公益精神影响无数有爱之人
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成立11年来,许多老师们的大爱善举被彰显。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中心小学,全校共8名老师,学生只有6人。
但即使所处地区位置再偏僻,学生人数再少,这所学校从校长到一线教学的老师,也从来不怠慢应该做的各项工作:每周,学校依然会定时举行升旗仪式;每天,从早上7时50分到下午3时,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所有课程全部开齐,五年级的4名学生还有英语课。
有28年教龄的赫哲族教师付新华带的二年级班上,只有2名学生,在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孩子进步飞快,对老师和学校充满了感激之情,对自己的未来满怀希望。
贵州省石阡县文博中学是当地的一所名校,在校学生有3000多人,但14年前,在这个教育薄弱地区,刚刚兴建的文博中学,第一届学生只有200人。羌族教师夏西亮全程经历了这所学校蜕变的过程:“和其他公办学校相比,不仅生源少,学生的基础也非常薄弱。很多家长也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对他们的未来也不抱太大希望。”
夏西亮和学校老师们一起,除了拼命教给孩子们文化知识,还当起了孩子们的“第二家长”。一位曾经沉迷网络、连母亲都放弃管教的孩子,在夏西亮和其他老师的关心下,还顺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改变了命运。
教育之计关乎国之根本,而教育最重要的则是处于最一线的教师。在最偏远贫困的地区,这些默默无闻的老师,是孩子们心灵中最亮的一束光,给他们带来希望,更能改变很多孩子的一生。
华夏千秋教育基金将和所有最美乡村教师一起,用最大程度的努力,带着最深切的公益爱心,为中国的乡村教师和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长江日报记者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