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 盛世修志
——读《西安市志(1991——2010)》
商子雍
在儒家经典《论语》的首篇“学而”中,有着这样一段话:“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宋代大儒朱熹对此诠释曰:“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较之曾子的原话虽然显得有点儿啰嗦,但意思倒是更加明确,这就是在儒家文化看来,生而为人,对祖先(哪怕是久远的祖先),是绝对不可以忘记的;只有那种永记祖先的历史、对祖先的恩泽常怀感激之心的人,才可以被视为有道德。
尽管我一贯反对把儒家文化抬高到不适当的程度,更不相信“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类的胡言乱语,但对前述曾子之所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却完全认同。
也许有人会说:慎终追远我知道,每到清明祭祖之时,媒体上就会出现这么几个字。情况好像是如此,但这绝不意味着追远的途径只有祭祀这么一种。事实上,中国人追念祖先、缅怀历史的方式多种多样,修志,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修志在中国源远流长,大学者梁启超甚至断言:“最古之史,实为方志。”而出自东晋常璩之手的《华阳国志》,则被学界公认为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亦比较完整的以志命名的地方志。到宋代,方志的体例基本定型,内容亦趋于完备,记述重点从早期的地理情况拓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后来方志的常态格局。
方志和正史、家谱一起,历来被认为是由文字所记录的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详细记载一个地方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诗文、著作等内容的方志,体例分门别类,内容包容万象,是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地方史的重要文本,同时还是后人慎终追远的重要依据。新中国成立以后,1957年,国务院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家12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草案)。“文革”期间,地方志编修工作不幸中断。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志编修重新启动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又正式发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历时17年,于2006年出齐了7卷本的《西安市志》以后,2020年又隆重推出8卷本的《西安市志(1991——2010)》,让我们深深感到盛世修志的说法确系千真万确。
众所周知,一部好的方志,必须具有地方性、广泛性、资料性、时代性和连续性等诸多个性特征,其中尤以地方性和时代性更为紧要。所谓地方性,一是有特定的空间范围,二是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时代性嘛,当然是说要打上时代的烙印、标明时代的特征。不过,鉴于“隔代修史,当代修志”的文化传统,方志的编撰者无法像修史者那样,更加客观、冷静地去观察、去思考已经成为较远过去的那一段时空,稍有不慎,则可能产生失之偏颇的弊端,所以,他们必须具有那种既细察现实,又瞻前顾后的眼光和境界,以便深刻认知并准确把握自己所要记录的这一段时空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加以尽可能客观、准确的表述。而煌煌八大本的《西安市志(1991——2010)》所展现的地方性和时代性,堪称出类拔萃。我认真阅读了这部大书的卷一,其中的总述部分,用不算很长的文字,从古都风采、古都沧桑、古都复兴三个侧面,使得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历史渊源、地域特征、时代风貌,既条分缕析、又多姿多彩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能够让本地人读后更热爱西安,足以令外地人读后更了解西安,我觉得,这一篇文字,完全可以作为西安市中、小学的乡土教材,去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升华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卷一里的开发区分志,是我重点阅读的内容之一。这部方志所涵盖的时间段,是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和新世纪的头十年,这20年的时间里,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中心城市,迎来奋力腾飞的大好机遇,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20年的殚精竭虑,20年的抛洒汗水,换来了西安的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而开发区的出现,从起根发苗、经茁壮成长、到终成气候,以一种卓尔不群的风貌和出类拔萃的风骨醒目存在于西安这块古老的热土之上。西安开发区的成长过程,紧密契合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也深刻展示着这么一场改天换地变化的不易。早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诞生初期,我就间接得知当时中共西安市委一位负责人曾这样说(大意):高新区应该怎样去管理,我不知道,想来你们可能也不怎么知道;但高新区不应该怎样去管理,我知道,你们也知道……这一席貌似平淡、实则深刻的话,当时就令我深感震撼,几十年来,作为一位资深西安市民,除过理所当然地密切关注着高新区以及尔后成立的多个开发区的成长以外,还有幸多次来到这些地方考察或参加各种活动,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上述一席话的理解。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没有路的地方奋力踩出一条新路,正是这种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使得高新区,还有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等开发区,顺理成章地成为西安版图上的亮点和高点,预示着这个伟大城市无限美好的未来。
《西安市志(1991——2010)》由两位我所仰慕的学者黄留珠、姚敏杰分别撰写的序言,也是很值得认真阅读的精彩文字;特别是在序二里,姚敏杰先生对历经12年,由成百、乃至上千专业和业余修志者付出巨大努力,用智慧和辛劳凝聚成的这部煌煌8卷、洋洋近800万字大书编写过程的记叙,令我在阅读过程中几次动容。的确,修志的艰辛、修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局外人很难体会、甚或很难想象到的,也因此,修志者才必须在有学养、有见识、有能力的同时,尤其必须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不过,先贤梁启超曾深刻指出:“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而诚如我前面所言,“方志和正史、家谱一起,历来被认为是由文字所记录的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所以,修志者的付出,使得今人在大步前行的时候,有翔实的史书可供资鉴,并且,这种恩泽还能够惠及后人,也堪称功德无量了!
祝贺《西安市志(1991——2010)》隆重面世。盛世修志,纸寿千年,慎终追远,福泽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