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中秋月正晴赏析,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9 00:46:04

万里中秋月正晴赏析,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赏析(1)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作者:洞见yy

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中秋。

自古以来,在这个月圆的日子里,我们都会与家人团聚、赏月。

公元1521年八月,离家数年的王阳明,也千里迢迢赶回余姚老家,准备陪伴家人共度中秋。

谁料中秋之夜,乌云满天,不见一丝月光,原本欢欣鼓舞的众人心中十分失落。

可王阳明却兴致依旧,并挥毫题诗《中秋》: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在他看来,天气阴晴无定,明月不会总相伴。

岁岁年年,我们注定会遇见没有圆月的中秋。

但只要心存一轮明月,照样不会留下遗憾。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团圆美满总是侥幸,痛苦残缺才是寻常。

与其为不遂心愿而神伤自怨,不如修一颗强大之心,看淡一切无常。

1

内心强大,接纳聚散无常

公元1074年,苏轼从杭州被贬至荒凉的密州。

当时弟弟苏辙正在济州为官,两人相隔不过两百余里。

尽管距离很近,可因为公务缠身,兄弟二人迟迟不得相聚。

于是,这年中秋之夜,苏轼月下独酌,想起苏辙后,不禁叹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离合,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非人愿所能为之。

面对这无常聚散,与其沮丧、痛苦,不如遥寄祝福,各自珍重。

《王阳明传》中,记载过王阳明的一段经历。

他幼年丧母之后,父亲生怕他孤单,无论到哪做官,都带着他。

父子二人相伴多年,如影随形,感情深厚。

可自从王阳明步入仕途外出当差,他们相聚的次数便越来越少。

几年后,他更是因为得罪宦官刘瑾,惨遭祸患,被贬贵州。

父子俩一个在南京,一个在龙场,相隔数千里。

无法侍奉父亲左右,成了王阳明内心最大的愧疚。

龙场悟道后,他剿土匪,平叛乱,立下大功,受皇帝嘉奖。

他本想借此机会请归陪伴父亲,不料朝廷坚决不允。

最终,他匆匆回乡探望父亲一眼,便只得忍心离去。

历经一次次聚散,他才渐渐明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没有长久的团圆。

古语说,月怕十五,年怕中秋。

对每一个在外漂泊的人来说,无法团圆永远是心中的伤口。

但为了生计,为了学业,纵有万般不舍,我们也要背起行囊,远赴他乡。

李叔同在《送别》中写道: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人生聚散无定,既然我们无法左右,那便去接纳每一次分别。

相聚时,互诉衷肠,享受团圆;离别时,互道珍重,祝愿生活顺遂。

把握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才能笑对别离,不留遗憾。

万里中秋月正晴赏析,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赏析(2)

2

内心强大,看淡世事无常

公元815年夏天,白居易因为直言进谏被贬江州。

这年中秋夜,他望着天空那轮明月,随后轻叹一声,低头吟诵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去年的中秋,他还在京城的曲江池畔与朝廷大员们推杯换盏,饮宴赏月。

而这一年,他却只得孤零零一个人居住在荒僻的湓浦水边。

从高朋满座到无人问津,不过短短一年而已。

可人生就是如此,世事无常,充满了太多的变数。

想不开的人,就会在低谷中沉沦,自此一蹶不振。

唯有内心足够强大,才能承受住打击,在逆境中治愈自己。

王阳明28岁那年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得以高中进士。

刚入仕途,他便被朝廷委以重任,监督建造威宁伯将军墓。

几年后,将军墓成,朝廷给他封赏不说,还把大将军生前佩剑赠予他。

王阳明春风得意,满心欢喜,本以为自己从此前途一片光明。

谁知刚回到京城,他就因为人刚正得罪了宦官刘瑾。

他被当众打了四十廷杖,几乎身死,随后就被贬到贵州龙场。

当时的龙场,处在万山丛棘之中,瘴气弥漫,驿站也残破不堪。

不少贬谪之人在龙场,熬不过半年就会抑郁而死。

可王阳明却在那开辟荒地,给当地百姓传授自己的知识和技术。

闲暇之余,他就打坐读书,思索经学。

他宽慰自己道:“目见荒荒,心向明日张。”

虽然放眼所见一片狼藉,但着眼于未来,就有了希望。

正是凭着这种心态,他在恶劣的环境中苦熬了三年,最终一夜悟道。

想起了钱钟书的一个观点,他说大雨过后,会有两种不同的人。

一种是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泥泞不堪的大地;

而另一种则是抬头望天,看到的是五彩斑斓的彩虹和无垠的天空。

面对生活的不顺与烦恼,最重要的就是接纳,并乐观相待。

毕竟在这世上,没有谁的人生永远花常好,月常圆。

遇见什么,由老天而定,但以何种心态对待命运,由自己而定。

你能享受得了顺风顺水,也要能接受事与愿违。

学会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允许世事无常,一切苦痛,终会消散。

万里中秋月正晴赏析,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赏析(3)

3

内心强大,看透生命无常

公元1526年八月十五,这是王阳明人生中倒数第二个中秋。

这一年的他肺病复发,咳嗽不止,身体越来越差。

晚上,他正与弟子们欢聚一堂,一起讲经、赏月。

此情此景,他突然想起了自己早逝的爱徒徐爱。

几年前他和徐爱也曾这样共度中秋。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夺走了徐爱年轻的生命。

想到此处,王阳明低头看看自己衰老的身体,忍不住感慨:

此后望月几中秋,此会中人知在否?

当筵莫惜殷勤望,我已衰年半白头。

王阳明对弟子们笑说:“待到明年中秋,我可能已不在人世。

趁我尚在人间,筵席上还请大家不要吝啬对我的祝福。”

面对无常生死,王阳明没有丝毫的惶恐,反倒是与弟子幽默谈笑。

想起周国平所说的一句话:

在这世界上,苦难和死亡是寻常事,人人必须接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与其为之心忧惧怕,不如把生死看淡,专注于眼前所拥有的生活。

公元1527年,广西田州发生叛乱,朝廷却无将可用。

于是,一纸平叛诏令便落到56岁的王阳明头上。

王阳明亲朋、弟子得知消息,纷纷为之心头一紧。

可他却没有丝毫忧虑,当即启程,溯江而上。

抵达广西后,他已病到无法行走。

弟子们见状,忍不住扑簌簌流泪,他却呵呵一笑,立马着手平叛。

不足半年,他便不费一兵一卒劝降了叛军。

可就在这时,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一天清晨,王阳明艰难地坐起了身子,跟弟子说:我去了。

弟子顿时泪如雨下,哽咽道:老师有何遗言?

他却笑答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生已修行圆满,无愧于心,别无所求。

正是他悟透了生死,才能在五十余年短暂的生命中活到如此高度。

蒋勋曾说:“死亡,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无论你多不情愿,也得交上一份答卷。

怯懦之人只能在战战兢兢中,胡乱作答,一败涂地。

而内心强大之人,即便死亡临头,亦能不忧不惧,用力生活。

就像梭罗说的,最怕死的人,是那些没好好活过的人。

唯有学会跟生命和解,看淡死亡,认真活好每一天,方能不负自己。

万里中秋月正晴赏析,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赏析(4)

王阳明曾写过一首《月夜》:

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

中秋之夜,王阳明正醉心于月色,突然云霭升起,遮蔽了月光。

换作常人定会大失所望,可他却放声高歌,兴致不减丝毫。

其实人这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但决定你幸福快乐与否的,从来就不是起落聚散,而是你的那颗内心是否饱满。

点个赞吧,修一颗强大之心,把自己当成一轮明月,就能时时照亮黑暗,填补人生所有遗憾。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