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是法国十八世纪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该书主要论述教育要尊重天性,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展。本文摘抄了部分词句予以分享。
图文无关
成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很强的人,孩子之所以是一个很弱的人,不是因为前者比后者有更多的绝对体力,而是自然状态下说,成人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小孩不能,因此,成人需要更多意志,小孩需要更多妄想。
阅读到这几句话时,我想到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终于知道为什么父母不挑食了,因为他们不喜欢吃的菜根本不会买!”相较于儿童而言,成人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喜好与需求,而儿童的需求却容易被忽视。这也是儿童处于弱势一方的原因之一。因此比起抱着“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态度忽略儿童的利益,不如蹲下身来,以平等的态度询问、倾听儿童的心声。
自从他能够用说话的方式索取他想要的东西后,如果他还用哭的方式索取的话,就不论他是为了想更快地获得那东西还是为了别人不敢不给,等应该干脆地加以拒绝。重要的是,凡是你不打算拒绝给他的东西,则一看见他就想要,就应该马上给他。不要动不动加以拒绝,但一加以拒绝后,就不应该又回头来表示同意。
当儿童以哭闹的方式向你索取某样东西时,你会怎么做呢,或许这段话会对你有所启发。
我们所实施的教育,其精神不是要教孩子以很多的东西,而是要他头脑中完全获得正确、清楚地观念。即使他一无所知,那也没有关系,只要他未受欺骗就行。我们之所以向他头脑中灌输真理,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满谬误。理智和判断力的发展是很慢的,然而偏见却大量产生,需要预防为预备的正是种种偏见。
当我们听信偏见的时候,我们是看不见偏见的。儿童就像一张白纸,容易受到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为了使孩子不被偏见所左右,可以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需要成人耐心地引导儿童区分什么是人们的“看法”、什么是客观的“事实”。在区分“看法”和“事实”的基础上,鼓励儿童勇敢地表达对“事实”的态度,并尝试让他们对他人的看法予以评价。
智慧的平静地年岁是那样短促,它过得那样迅速,它还有许多其他必要的用途,所以,企图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学问的人,实在是一种妄想。因此,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幼年时期如此的短促却又如此的关键。在这短暂的时期内灌入向儿童大量的知识,或许会弄巧成拙、揠苗助长。故在儿童阶段,成人不妨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儿童好奇心的激发与良好习惯的养成之上。
“这有什么用?”这句话从此就了神圣的含义,他将确定他和我之间的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行动:当他问我一些问题时,我准要用这个问题来问他;如果他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向某人施以某种权威,因而没头没脑地不断拿一些问题来纠缠他们的话,就可以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缰绳勒住他的嘴,使他不再问那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一个孩子,如果我们着重教育过他除了有用的东西以外一切都不学习,那么他问起问题来就像苏格拉底一样;他自己没有找到一个理由他是不会问你的,因为他知道,你在解决他的问题以前,一定要说他问的那个问题的道理。
或许你会遇到一个有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宝宝。他们童言无忌,他们喋喋不休,他们用好奇和天真观察着这个奇妙的世界。当他们为了求知而询问时,成人可以通过认真的解答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表达对儿童尊重认可。但若碰到为了问问题而问问题的恼人情况,不妨温柔地反问一句“这有什么用?”
承认错误,远比那些掩盖错误的人更能保持我的威信。如果你还不能给他提出的问题做出一个良好的解释,你就一句话也不回答他,干脆说:“我不能很好地回答你,是我搞错了,那就算了吧。”
当儿童问你一些你不能解答的事时,不妨坦率地跟他承认自己无法给他一个良好的解释,继而和他们一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