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滔滔延河——延安,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
延安精神是怎样被培育形成的?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在新时代,延安精神又如何滋养共产党人的初心,让大家不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讲述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特别报道,为您讲述百年大党不朽的精神丰碑。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巍巍宝塔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从此,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个春秋。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标志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正式形成。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展壮大。到1938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从全民族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增加到50多万人。这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新的要求。1939年10月,*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并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施,为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革命前辈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随时经历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坚定的政治方向。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广大新党员身上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老党员要适应新形势,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