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神奇的种子
作者:陈敏 朗诵:雷蕾
一位老妇人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些形状古怪的种子。她便选了三颗带回家,种在自己花园温热的土壤里。每天早上起床后,她总是先要查看那三颗种子是否已经发了芽。
可是,有一天早上,老妇人养的一只小红公鸡把其中的一颗给吃掉了,第二天,一场大雨又把其中的另一颗冲走了。
“现在只剩下一颗种子可以发芽了。”老妇人叹息道。
她便在这颗种子的周围筑起了篱笆。
最后一颗种子沉睡了很长时间。阳光温暖着它,细雨轻轻落下,滋润着它周围的土壤。小小的种子就要苏醒了。于是有一天,这颗种子终于长出了两片美丽的绿牙。
老妇人精心照料着这棵小植物。它便在夏日里一天天长大。人们纷纷前来观看花蕾绽放。每一个人都想知道这棵神奇的植物究竟会开放出什么样的花儿。
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一天早上,老妇人发现花蕾已经在晚上开放了,小小的枝条上缀满了五颜六色的盒子。
“噢,我的上帝。”老妇人说,“它是一棵礼品树,这真的太棒了!”
老妇人摘下了一个盒子。“今天虽然不是我的生日,可我还是想要一份礼物。” 她想。
老妇人打开了盒子,她发现盒子里面有一条暖融融的红色围巾。“这正是我想要的。” 她高兴地说,“现在我要告诉每个人都来从树上摘一件礼物。”
“这毫无疑问是个神奇的东西。”大家都说。
树上又结出了更多的花蕾。人们刚摘下一个礼物,原来的位置上似乎又长出了一个新的礼物来。孩子们都喜欢这棵树,而且他们只摘一个,谁也不多摘。
国王的女儿闻讯后,也赶来观看。
她从树上摘下了最大的一个盒子。打开一看,是一匹漂亮的瓷马,瓷马周身金黄,尾巴雪白。 “这个不太好看,我要再摘一个!”公主说。
“噢,公主,”老妇人说,“从来没人摘过两件的。”
“我是公主,”公主说,“我想摘多少就摘多少。”
公主摘了一个又一个 ,她的怀里抱满了盒子,已经忙得无暇打开看了。
“瞧,老妇人,”公主说,“没事吧,礼物依旧在生长。”
“等着瞧吧,”老妇人说,“这么贪婪可不好。”
公主打开盒子时,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那些神奇的礼物全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朵干枯的花瓣,而且这些干花也很快在风中消失了。
只剩下了那匹漂亮的瓷马,它是公主选择的第一件礼物。她小心翼翼地抱着那匹瓷马一路沉默着回到了皇宫。
那颗神奇的植物依旧生长在老妇人的花园里,但任何人,甚至连公主也休想多摘走一件礼物。
(以上内容由全民悦读商洛阅读会推荐)
陈敏,女,陕西省商洛学院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祭》《红风筝》等十余部。曾获“首届全国小小说金奖大赛一等奖“;“冰心图书奖“、“第七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等众多奖项。
雷蕾,国家一级播音员、全国金牌主播百优主持人、陕西省广电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委、全民悦读陕西阅读会副主席、陕西省朗诵协会常务理事、全民悦读商洛阅读会主席、商洛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商洛市消防宣传形象大使、商洛市文化旅游特邀宣传推广大使。
相关链接:
夜读: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
夜读:祈祷
夜读:幸福的事情
夜读:蒙面之春
夜读:口罩下的无眠之战
夜读:祈祷一切安好
夜读:如果祖国需要我
夜读:白衣天使,我为你们祈祷
夜读:只为花开
- 夜读:白衣天使颂
- 夜读:众志成城抗疫情
- 夜读:挡在门外的春风
- 夜读:善意,动物比人更懂(节选)
夜读:儿子,小心保护好自己
- 夜读:生命的逆行者
- 夜读:写进历史封面的春天
夜读:逆行者
夜读:暗夜
夜读: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个性
夜读:守望
夜读:静等花开
夜读:致敬,医者!
夜读:愿你平安归来
夜读:《战“疫”散记》
夜读:老院士,我们向您致敬
夜读:你还好吗?
夜读:涌动的春天
夜读:春天里的战斗
夜读:在故乡的阳台
夜读:春天,在一首诗里醒来
夜读:2020,人间有春天
夜读:天上的花瓣
夜读:等武汉“好”了以后
夜读:祈福祖国,必胜疫魔
夜读:牵挂
夜读:等疫情过去,我要去一次武汉
夜读:越来越近
夜读:我是春天
夜读:念
夜读:立春
夜读:武汉的樱花
隔空诵读:与武汉相遇
夜读:春日怀古
夜读:孩子,请别慌张
夜读:春风中的练习曲
夜读: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夜读:春雨贵如油
夜读:天使的眼神
夜读:诗五首
夜读:茶之旅
夜读:把春天献给诗人
夜读:与鸟为邻
夜读:梅花开了
夜读:春天的那一抹蓬勃
夜读:拥抱春天
夜读:家在树上
夜读:不一样的春天
夜读:念你
夜读:春到丹江公园
夜读:春天真好
夜读:春风的献礼
夜读:这个三月
夜读:春光无限,好想去看
夜读:绿满商洛,碧玉之城
夜读:春天里
夜读:花开迎春来
夜读:子夜
夜读:照金的春天
夜读:最美的春天
夜读:诗两首
夜读:我祈求春天红烛不灭
夜读:感谢春天(外二首)
- 夜读:那一场春雪
商洛新闻网、商洛发布、商洛新闻微信所发布内容,著作权归商洛新闻网所有,其它媒体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商洛新闻网及作者,同时须保持标题和内容的完整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1120180011
编 辑:杨 柳
责任编辑:孙黄荣
总 编 辑:张永罡
总 监 制:黄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