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45万人涌入“与辉同行”直播间,看董宇辉与海尔创始人张瑞敏的对谈。
有人说:“像在听一堂MBA课程,对管理、创业以及做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启发。”
今年,张瑞敏75岁,他是第一位获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终身成就奖的中国人,也是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已经带领海尔这艘巨舰,在商海上乘风破浪40年。
他将自己40年的管理心法,浓缩进90分钟的访谈里;用独到深刻的哲学思想,治愈了万千聆听者的焦虑。
如果你对当下的生活感到迷茫,张瑞敏的这6条管理哲学,或许能给你答案。
管理能力:人是目的,不是工具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把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就可以了。”
40年前,张瑞敏走进还叫作“青岛电冰箱总厂”的海尔,那时这个小厂,负债147万元,人心涣散;
40年后,张瑞敏功成身退,海尔全球营收3718亿元,位列世界500强。
这40年的华丽蜕变,得益于张瑞敏的锐意改革。
他壮士断腕般砍掉了一万多名中层,将公司变成开放的平台,让员工与用户“零距离”。
少了层层汇报,少了相互推诿,公司的每个员工都是创业者,都是自己的老板。
这也凝聚成海尔的企业文化——人人都是CEO。于是,人人磨技能、练能力、增效益,不仅成就了企业,也成就了自己。
天使投资人李笑来说:“想升级人生商业模式,就得做一个为自己打工的人。”
把工作当事业来经营,不断精进能力,自我增值。获得薪水的同时,也积累经验、完善知识、升级圈子。
如此,你便会获得安身立命的资本、对抗风险的底气。
来源:视觉中国
管理野心:故兵闻拙速
拙速不是慢速,而是把基础工作做好。
2001年,中国加入WTO,面对巨大的海外市场,海尔坚持不贴牌。
当时,美国有个经销商来青岛找到张瑞敏,希望张瑞敏的产品贴他们的牌子,并承诺扩大销量,提高价格。
张瑞敏拒绝了。他知道当下答应虽然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以后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海尔这个品牌了。
海尔把目标放在未来,放在全世界,慢下脚步,耐心扎实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目前为止,海尔在全球共有138家工厂,并兼并了美国通用、日本三洋、新西兰斐雪派克、意大利Candy等多家知名企业。
和张瑞敏一样耐下心来打基础的,还有著名企业家褚时健。
褚时健做糖十六年,做烟十七年,种橙十八年,一生用五十一年时间,只做了三件事。但每件事,都做到了业内顶级。
很多年轻企业家去请教他,为什么他能够做什么成什么?
褚时健语重心长地说:
“做事情,不能太急功近利,要耐得住性子,功夫到了,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欲速则不达,行稳方致远。
急于求成,只会陷入焦虑;稳扎稳打,才能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