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意思是请君千万别再提封侯的事了,这个功名背后不知道得沾染多少将士的鲜血!词约而义丰,“一”和“万”、“功成”和“骨枯”,运用强烈的对比,发人深思,令人感叹。乱世出英雄,但是,每个将领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成千上万干卒的尸骨上的。
后一首同样用夸张手法战争的残酷。前两句借传闻来写出战事的紧张,听说一场战争就百神愁苦,两岸一直在流江征战没有停止。后两句仍用反问和夸张的手法来提示战争的残酷。谁说沧江总是平安无事的?近来江里一直鲜血争流。令人触目惊心。
从诗中可见,诗人是一个厌恶战争、同情百姓,而且颇有才华的人,他的就是晚唐诗人曹松。他的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为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所以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
诗有名句,广为流传,但诗人却不大有名,可见曹松算得上是个冷门诗人。
更令人感叹的是,曹松在科举仕途上更加坎坷。
据说唐朝时,尤其是晚唐的时候考场风气很腐败,考卷不密封,考生姓名籍贯是公开的,许多真正的才学之士往往名落孙山。但曹松不管这些,他多年坚持参加科举考试,多次失败,非常难堪。但他屡败屡战,名气也随着年纪而逐渐响亮起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光顾这个一直有所准备的人。唐昭宗天复元年,也就是公元901,杜德祥担任主考官。当时朝廷的意思是选拔一些孤贫之人,显示朝廷的美意。于是,这一届科举有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70多岁的老头子及第,号称“五老榜”,曹松成了白头进士。
尽管如此,曹松的进士登科是他一生最后的荣耀。作为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曹松对杜德祥这个主考官(坐主)也是万分感激的,于是,他满怀感激之情写了这首《及第敕下宴中献坐主杜侍郎诗》诗献给杜德祥。
及第敕下宴中献坐主杜侍郎诗
曹松
得召邱墙泪却频,若无公道也无因。
门前送敕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
南山虽有归溪路,争那酬恩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