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波荡漾的青弋江上游,有一个传颂千古的桃花潭。这里,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李白与汪伦交友的故事。至今人们说起它,就好象发生在昨日一样,还是那么绘声绘色,情谊绵绵。
桃花潭是美丽的。但在唐朝时期,那里却很荒凉。潭边住的庄户人家,过着清苦的生活。其中有一位叫做汪伦的年轻人,天资聪颖,爱好学问,但苦于家贫,不能到塾就读。每天出外放牛时,一听到村头私塾里传出读书声,就入了迷,禁不住停步倾听。有时,索性把牛拴在潭边的大柳树下,趴在窗前跟着里边的富家子弟一起读书。小伙子记性好,学得快,比私塾里的学生进步都大。有时,他一边放牛,一边用折下的树枝在地上练字,有时还用眼前的景物做诗。渐渐地,天上流动的白云,微波荡漾的潭水,姹紫嫣红的桃花,随风轻飏的岸柳,都溶进了他的诗句。小伙子简直象着了魔,一心想成为出类拔萃的大诗人。但小伙子也很苦恼,要是有一位贤师指导,那该多么幸运啊!特别是当他从私塾里听到了大诗人李白那脍炙人口的《峨眉山月歌》以后,他是多么想见上大诗人一面,亲耳聆听他的指教,请他批改习作啊!在大诗人笔下,明月、江水,就象活动的一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徜徉在字里行问。而自己呢?无论怎样遣词,也往往失之呆板,不能令人满意。他多次想带上干粮,跋山涉水去拜见李白先生啊!
恰在这时,清风送来了令汪伦欣喜若狂的消息。就是小伙子昼思夜想的那位大诗人李白,出游到离他家乡不远的水西来了。原来,李白晚年怀才不遇,多次被贬,一直来往于金陵、宣城一带。“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漫游到了清弋江畔的水西。那水西也确实是一片胜地:深山藏古寺,翠柏掩塔林;嫩篁夹栈道,清泉石上流。比起李白游览过的地方,别有一番情趣。李白就在这里停了下来,游山玩水,即兴赋诗。水西风景变幻,诗人流连忘返,不觉已过了旬日。正待起程之时,忽然想起有一句诗还欠推敲,就又来到古寺,在山门前徘徊揣摩,寻找诗魂。他一边踱步,一边念念有词。古刹钟声,不绝于耳,没有打断他的思路;香烟袅袅,阵阵扑鼻,也没有把他从诗的氛围中拉出来。正在这时,只见江面上驶来一叶扁舟,驾舟的小伙子把船靠在江边,匆匆地上了江岸,径直奔到李白跟前,纳身便拜:“恩师,受弟子一拜。”
李日正在推敲诗句,冷不丁听到了这么一句话,就停住脚步,打量着跪在面前的年轻人:青衣正襟,弱冠童颜,面目清癯,俊逸洒脱,但怎么也想不起来什么时候收过这个弟子,就上前扶起了那位年轻人,说:“后生,敢是认错人了吧?”
“没有,没有,”年轻人矢口否认,“您就是我的恩师,李太白李先生。”
话从哪儿说起呢?李白一时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小伙子笑了,又深深地向李白鞠了一躬,说:“恩师,我叫汪伦,家住请弋江上游桃花潭边,很喜欢您作的诗,早年曾从私塾里读到了您的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从那时起,我就认您为先生了。”
李白一听,拈须笑了起来。汪伦见李白笑了,又深深地鞠了一躬:“恩师,弟子知您到这里已逾旬日,今天特来驾舟邀请,接您去寒舍住上几日。俺那桃花潭虽处偏僻,但那十里桃花,九十九家酒店,也称得上一处胜地,不知恩师肯否枉驾前往。”
李白深情地望着眼前这位腼腆的年轻人,显然是被他的盛情感动了。心想:青弋江畔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再有那
十里桃花装点,一定会更加美丽,不妨前去浏览一番。于是,就对汪伦说:“好吧,我这就打点行囊,去贵处领略风
光,麻烦您了。”
汪伦见大诗人要去自己的家乡,高兴得跳起来。他引李白来到江边,扶李白上了那叶扁舟,把缆绳解了,溯青弋江而上。李白站在船上,不住地观赏着两岸风光。船头溅起的浪花,打湿了他的衣服,他也毫无觉察。汪伦更是不知哪里来的劲头,把小船划得象飞一样。几十里水路,不及半天工夫,就到了。汪伦把小船靠岸停稳,扶着李白上了岸。
李自上岸一看,不觉傻了眼。极目四野,只见青山秀兀,村舍冷落,潭水荡漾,江流不息。岸上只有一树桃花,虽正怒放,却给人以形影相吊之感。树上有一根斑竹挑着一面米黄色的酒旗,在微风中飒飒抖动。再仔细看看,见不远
处有一茅屋,是个半爿门面的酒家。无论怎么寻找,也不见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九十九家酒店”和自己心里想象的桃花潭,简直是判若天上地下,他万没想到这位尊自己为恩师的年轻人,会如此戏弄人。正想问个明白,却被汪伦拉进了那家酒店。汪伦向店主人打个招呼,把李白让到座位上。不一会儿,店主送来了一壶陈酿老酒,几碟山珍野味。汪伦恭恭敬敬地斟满一碗酒,捧到李白面前,说:“穷乡僻壤无甚款待,请恩师鉴谅。”
李白接过酒碗,呷了一口,问汪伦:“这里就是你的家乡?”
“正是,恩师。这里正是弟子所居之地桃花潭。”
李白又问道:“怎么不见“十里桃花,九十九家酒店呢?”
汪伦微微笑着,用手指着门外一架青山,说:“恩师,那座山,名唤十里边山,这酒店门前的那棵桃花,不正是‘十里桃花’吗?”
“哦,原来如此。”李白禁不住又问,
“那九十九家酒店又在哪里呢?”
“恩师,您不见桃树上那面旗子,上面写得一清二楚呀!”
李白朝酒幌子望了一眼,只见上面写了个斗大的“白”字,更加不解了。
汪伦说:“这家酒店的主人姓白,白字的上边再添——横,就是‘百’,现在少了一家,不是剩下九十九家了吗?”
听到这里,李白不禁开怀大笑,高兴地端起酒碗,放开海量,一饮而尽。抹了一把嘴,说:“想不到我这老朽,竟被你这初生牛犊‘骗’来了。”
这时,汪伦欠起身子,向李白鞠了一躬,终于把心里的话全端了出来:“我是个草芥村夫,平时酷爱读书,只恨家贫读不起,酷爱吟诗,又不得严师指教。前日听说您到了水西,就驾舟前去敬请恩师。但又怕恩师不肯光顾寒舍,因此煞费苦心想了这么个主意。弟子悔不该如此欺骗恩师,望恩师千万不要同弟子一般见识。”说罢,纳身又拜。
李白被汪伦的虔诚打动了,疑惑和不悦顿时跑到了九霄云外。他双手扶起这位面带愧色的年轻入,感慨地说:“起来吧,你就是明说,我也是会来的,用不着玩那心眼。我非常喜欢你,既然如此,我们就变个朋友吧。”汪伦怎么也想不到李白会同自己交朋友,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说:“恩师,你永远是我的恩师啊!”这时,店主人走过来,亲自把把盏,给李白和汪伦各斟了满满一碗酒:“来,为您这一老一少结交,干!”李白和汪伦端起酒碗,痛痛快快地喝了下去……
李白在桃花潭住了下来,村民们听说这位峨冠长长髯的老人就是名扬天下的大诗人李白,都来观看。李白就和他们一块聊天,了解风土民情,又作了不少好诗。自然,少不了为他新结识的朋友汪伦修改诗句,奖掖后进。光阴荏苒,十天瞬息而过,李白依依不舍地与汪伦洒泪相别。村民们见李白要走了,一齐到江边唱着山歌为他送行。李白在前边走,他们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踏着脚步唱。此情此景,李白诗兴勃发,口占一绝《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以眼前的桃花潭作比喻,显示出他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感情真挚,朴实自然。村民们听了没有不掉泪的,以至于船行得看不见人了,江风还送来岸上阵阵的踏歌声。其中声音最嘹亮的,是他的朋友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