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里牛可谓一种集内在美和外在美于一体的动物。
鲁迅先生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来赞美牛奉献多于索取的精神,并表示自己要成为像牛一样具有为公众无私奉献品质的人,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除了代表高尚的品德,牛还同时兼有神气的外表,比如我们通常用“牛气冲天”形容一个超级自信的人,用“牛高马大”来形容身材高大威猛的壮士,还用“气吞牛斗”来形容那些气场强大的脱俗之人。
可惜内外兼美的牛在老黄历中却有一个“丑”的代称。
老黄历通常被视为由我们的祖先黄帝创制,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主体是农业,所以创制黄历的初衷在于指导人们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去耕作,因此黄历又可以称之为农历。
众所周知,农历纪时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二者按照固定顺序两两搭配成60个组合轮流标记年、月、日。
比如今年是牛年,在农历上又叫“辛丑年”。其中“辛”是排在第八位的天干,而“丑”是排在第二位的地支。
虽然不一定每个牛年对应的天干都是“辛”,但所有牛年对应的地支都是“丑”,所以说属牛的你不管有多美,在黄历中都对应着“丑”,这是由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概括地来讲,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十二地支派生出了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形象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十二生肖中的十二个动物形象分别代表着十二个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由此可见,生肖牛是地支“丑”的外化表现,而地支“丑”的含义并不指与“美”相对立的丑陋,这是由十二地支内在的含义决定。
前面已经提到创制黄历的初衷,是为了指导人们根据自然规律的变化去耕作,因此揭示自然规律是黄历的基本内涵,地支作为黄历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亦具有这层含义。
在中国哲学中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化生出来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不例外。因此负责揭示自然规律的十二地支,其实质在于展现自然万物在阴阳二气的此消彼长中循环往复的变化轨迹。
一年四季是冷、暖向彼此过渡循环的过程,也是阴气、阳气向彼此转化循环的过程,十二地支对应着农历十二个月份。
地支“亥”对应的农历十月是阴气最重的月份,等到了地支“子”对应的农历十一月,阴气逐渐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阳气慢慢开始萌生,在地支“丑”对应的腊月与阴气交汇在一起。
所以人们将阴阳二气结合的这种状态称之“纽”意为纽结、连接,正所谓:“丑者,纽也,系也,万物孽萌,续萌而系长也,故曰孽萌于子,纽牙于丑。”后来在书写、传播的过程中“纽”就逐渐演化成了“丑”。
由此可见,地支“丑”源自“纽”,本意是阴阳二气纽结在一起,而非形容人相貌或品行丑陋,也并非贬义。所以如若有人问起你的生肖,属牛的你可以大大方方介绍自己是丑牛,并向他们讲解这其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