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䨼,䦠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成山原文
①关于成山。
1.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刘会孟曰:“成山,今在文登县,古不夜城。计其道里,殊为悬绝。”刘凤《吴郡考》云:“慈谿县西南十五里有城山渡,或即此也。”
2.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隋书.地理志》云:“会稽有重山”。成、重音相转,疑即此。
吕调阳《五藏山经传》
②关于三坛。
郭璞:形如人筑坛相累也。成,亦重耳。
汪绂《山海经存》:山形四方而三重,如人所筑坛也。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尔雅》云:“丘,一成为敦丘。”郭注云:“成,犹重也。”引《周礼》曰:“为坛三成。”正与此义相证,故云“成,亦重耳”。言此之成山,亦因重累如坛而得名也。
三坛解释
③关于青䨼。
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尚书大传》:“青丘出青䨼。”今石青,白青之属。《六书索隐》:“善丹曰雘,从丹;善青曰䨼,从青。”
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颜师古注《汉书》:“青雘,空青也。”
一一《康熙字典》引用
作者观点:䨼与雘不同也,如吴任臣注,䨼,从青;雘,从丹。古皆言青䨼,丹雘也,故䨼者青属,雘者丹属。故䨼为石青之类,雘为赤石脂之类定矣。
④关于䦠水。
1.郭璞:音涿。(音zhuō)
2.毕沅《山海经新校正》:旧本[门豕]作䦠,音涿。《说文》《玉篇》无此字。《玉篇》有[门豕]字,式旨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