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文/潘志远
【作者简介】潘志远,安徽宣城人。作品散见《文苑》《青春美文》《作家村》《辽河》《作文新天地》等,收入《被照亮的世界》《中国网络文学精品年选》《中国人文地理散文精选集》,获行走天下全国美文大赛三等奖,出版《鸟鸣是一种修辞》《心灵的风景》《槐花正和衣而眠》。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中国好散文诗主持人之一。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以下为一组大型民族舞剧桃花源记的图片)
(一)折腰也不是点头哈腰,是官场上下级见上级的一种礼节起初,我以为五斗米少,后来知道不是少,而是多。五斗米是当时一个县太爷的月俸禄,也就是月薪,折算一下还挺丰厚,若在当今该是高薪了。
折腰也不是点头哈腰,向人屈服;而是行个礼,鞠个躬。这是官场上下级见上级的一种礼节。即使行了,也不算委屈,让人笑话;而不行,恰恰是失礼,会遭人诟病。陶渊明在为官期间,这种折腰肯定有过,且不止一次,也不多这一次。
那么陶渊明奈何此次老大不情愿,且挂印辞官,归隐园田了呢?《晋 宋书》里虽有记载,寥寥几语,也只述了个大概,至于深层的原因,则不了了之。
(二)陶渊明为何不愿意向上级行礼?我揣想原因有四:
一是觉着升官无望。
眼见着过了四十,年华向老,没了前途。再徒留官场,多一年少一年,实在意义不大,不如早去为好。
二是官场有风险,且有很大的风险。
稍有不慎,会招来*身之祸,丢了吃饭的家伙,自己倒没有什么,一家老小怎么办。这样的先例屡见不鲜,陶渊明见过,也一定触目惊心过。
三是受了些刺激。
他妹妹的死使他更觉得生死无常,也备加珍惜生命。那个年月,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已属风烛残年。悲观一点,已没有多少活头,何不安享晚年?至于陶渊明活到六十一岁,才“托体同山阿”,绝对算是长寿了。